垃圾填埋场建好管好才能用好

18.02.2016  10:49
      我国垃圾填埋场身负三重,即使命重、隐性污染重和土地复垦任务重。

使命重。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与运营简单,填埋作业成本较低,是土地资源富裕地区的首选垃圾处置设施。而且,垃圾填埋场的库容有多大,一次性消纳垃圾的能力就有多大,可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垃圾量的遽然变化,是垃圾处理的应急设施。正因如此,垃圾填埋场建设备受各地重视。我国在运营的一、二级垃圾填埋场有660座,三、四级垃圾填埋场193座,简易堆置场成千上万,消纳垃圾量预计占清运总量的60%以上。

隐性污染重。垃圾填埋场对水气土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显性污染和隐性污染,尤其是渗滤液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难以修复的隐性污染,这类隐性污染具有发现困难、污染效应滞后以及污染修复困难且修复时间长等特征。简易堆置场没有建设标准的防渗措施,垃圾堆体甚至直接接触地下水层,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性污染相当严重。即使达标的垃圾填埋场也可能因防渗膜破坏出现渗漏现象,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据估算,填埋场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费用高达1000亿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对多省市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漏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发现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漏严重。每座填埋场都存在多个防渗层漏洞,平均每公顷防渗层漏洞约有17个,洞径大于10厘米的漏洞占到35%,洞径大于50厘米的漏洞占到12%,这些大口径漏洞使垃圾填埋场人工防渗层作用完全失效。此外,普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管路患上“尿结石”,阻碍渗滤液导排,致使垃圾堆体下部积水严重,加速渗滤液沿漏洞渗漏。

土地复垦任务重。我国2005年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多已停止填埋作业,存量垃圾近50亿吨,占地近5万公顷(75万亩),预计“十三五”期间待复垦的填埋场土地近1万公顷,土地复垦费用高达1800亿元(包括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费用、矿化垃圾利用与处置费用),土地复垦任务重。

如何推进垃圾填埋场建设,使其既能有效发挥作用,又能减少污染?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从长计议。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项目包括库区建设、封场和土地复垦等相关内容,建设期跨越从筹建到土地复垦使用的填埋场生命周期,时间跨度不会短于30年,其建设需要从长计议。为此,填埋场的建设单位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建设委托企业运营的模式或政府为主的公私合营模式,确保填埋场建设期内主要建设单位不发生变更。长远看,要从垃圾处理费中划拨出一定比例,用于建立生态恢复基金以保障填埋场的土地复垦使用。

从严管理。建立健全填埋场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和负面清单,严格管理流程、内容和要求。严格建设及运营企业的准入制度,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建设运营。严格执行填埋场建设运营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尤其要严格执行防渗层施工标准和防渗膜技术标准,严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与验收关,强制开展防渗层完整性检测并作为库区施工验收的重要指标,严把填埋作业与监督检测关,高频率监测防渗层的渗漏等隐性污染。

从重追责。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第三方质量、安全与环境评估,科学监管,从严监管,从速处理,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党政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负面清单及被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等违规行为,必须从快从重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受到行政处罚且屡罚不改的环境破坏行为,对于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严重破坏、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和人员伤害的环境违法行为,以及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法的行为,必须从严打击,从重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