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4家基地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18.05.2018  12:34

  在商务部开展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评审中,我省14家基地获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评数量位列全国第五位。据介绍,此次基地考核认定工作是我国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巩固提升传统外贸优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大举措。

  我省14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分别是: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工程机械)、丹东东港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产品)、沈阳市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肉制品)、丹东东港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草莓)、葫芦岛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鞍山海城市西柳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辽阳市佟二堡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貂皮服装)、阜新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皮革)、铁岭市西丰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鹿产品)、鞍山海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非金属材料)、辽阳市宏伟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复合材料)、鞍山市经济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黑色金属材料)、大连庄河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产品)、大连市普兰店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其中机电产品基地1家,农产品基地4家,纺织服装基地5家,医药基地1家,新型材料基地3家。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出口型基地60个,基地内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0%以上。此次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的基地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地方特色鲜明,外贸转型升级带动效应突出,是全省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悉,下一步,省商务厅将出台指导意见,参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要求和标准,培育一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各市县(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约化发展的外贸产业集群。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