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

10.06.2015  10:37

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她的声乐理论中会让人看到美。戴玉强、王莹、王莉、阿鲁阿卓、姚贝娜、王丽达、索朗旺姆……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拥有共同的老师——马秋华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6月9日下午,沈阳音乐学院第二教学楼多功能厅徐徐传来动听的歌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马秋华,在沈阳音乐学院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上,以“中国声乐教育科学性下的多样性”为题做了一场学术报告。她理论与示范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博得台下阵阵掌声。而这场备受瞩目的报告,吸引了很多学生,报告开始前一个小时,所有的座位就已经被提早来的观众占满。

现场:会听到教授唱《high歌

戴玉强、王莹、王莉、薛浩垠、阿鲁阿卓、姚贝娜、王丽达、索朗旺姆……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拥有共同的老师——马秋华。马秋华教授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三十多年,她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教学与实践中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了近百名在国际、国内声乐大赛中获奖的歌手以及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歌唱家。

昨日的学术报告中,马秋华尽显名师风范。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演唱的方法,她每当讲完一段理论后,都要将不同唱法演示一遍。从王昆的《白毛女》选段,李谷一的《乡恋》,郭兰英的《一条大河》再到黄龄的《high歌》。

马秋华在作报告时,从延安时期的民族声乐代表作,一直演唱到如今广受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马秋华一共唱了十几首歌。而且她演唱的歌曲首首动听、有味道,听课学生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对马秋华讲授的观点也是频频点头,他们纷纷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提醒:要保留歌曲的小味道

报告中,马秋华紧紧围绕着中国声乐发展的科学性、风格性和多样性几个重点。她首先强调,中国声乐学派必须建立在科学演唱基础上,科学的发声既要体现国际声乐界的发声标准,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并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而多样性也是中国声乐学派的一个重要元素,“中国声乐学派不应该排斥某种唱法,无论是美声演唱、原生态唱法、民歌唱法、通俗唱法……他们都是大学科下的小专业。”

而在探索科学演唱的过程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马秋华分享道,“我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看到很多学生在掌握了技能后就‘拐不过弯’来,过度地依赖技巧和规则,反而把自己框住了,歌曲的小味道没有了。”马秋华提出,“唱歌是带着旋律去倾诉、和别人交流情感,不是每个音都需要唱得饱满。唱歌的最高境界在科学演唱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实践,把风格唱出来才能打动观众。”

主张:不排斥任何演唱的特点

甚至是怪异的东西

因为每个个体的器官以及发声腔位都不尽相同,所以马秋华在教学中还一直主张“个性发展”。

马秋华表示,作为一个老师,在发现“好苗子”后,要根据他的性格、嗓音条件、甚至是外形,给他进行定位,明确他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定位之后,还要对他进行设计、包装…… “我坚信,培养学生就是要保留个性,因材施教。我培养了很多学生,我告诉他们,声音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我不排斥任何演唱的特点,甚至是怪异的东西,只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才会被别人记住。”

马秋华还非常重视对学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任何艺术都需要沉淀、静下心来做学问,没有人能够一下子成功,都得经过常年的积累、沉淀,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现在的年轻人很浮躁,抱着一夜成名的心态参加各种选秀节目,他们没经历过学习、积累,即使被选出来了,在圈子里也走不长远。”

期待:成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带头人”

马秋华不仅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界的翘楚,还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而作为声乐大家金铁霖的夫人,平时生活中两人自然少不了业务上的探讨和沟通。马秋华坦言,在她眼中,金铁霖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大专家,她和丈夫在一起潜移默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金铁霖先生虽然已经75岁了,但他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思想上的引领,他对中国民族声乐未来前景,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想法。‘家中一老,如有一宝’,而金老师对事业的执着以及他在教学上的经验,也是我们民族声乐界的福音。”

在谈到外界称他们夫妇为中国声乐界的“金戈铁马”“泰山北斗”时,马秋华表示,“这是大家给我们的称呼。这么大的肯定和鼓励,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多培养人才,给下一代人创造更好的平台,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承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让民族声乐艺术之花开得更灿烂。”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王秒 摄影 李浩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