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环境信访需强化五种思维
笔者认为,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环境信访问题,是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探索之策,是新形势下规范信访工作的新举措。有利于厘清各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内部各层级、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增强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引导群众理性维权,维护信访秩序。同时,也有利于落实各级环保部门责任,提高环境监管效率和质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信访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环境信访问题,必须强化以下5种思维:
一是强化政治思维。改革创新环境信访工作制度,破解环境信访工作瓶颈,必须坚定群众观念、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依照法定途径,统筹信访工作,分类处理信访问题。要带头学法守法、依法把好入口关,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诉求、依法维护民众权益。要以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的精神,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畅通和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
二是强化科学思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有经济转轨的阵痛,又有因经济快速发展暴露出的深层次环境及问题困扰,这些问题在环境信访渠道凸显出来。环境信访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晴雨表”,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风向标、试金石”,是环保部门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环境违法线索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用科学思维,把群众引导到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的轨道上,维护民意、理顺情绪、讲清政策、讲透道理,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要及时梳理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群众的智慧进入决策过程,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活力,实现科学发展。
三是强化系统思维。信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动态性的工作,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在全局中谋划环境信访工作。要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环境监管职能,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善用全局眼光研究环境突出问题,找准问题根源,争取环境职能部门的支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履职解决问题。要准确认识环境信访工作的规律特点,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环境信访工作置于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中去谋划,推进环境监察监管执法,降低环境信访举报投诉。要坚持定期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苗头性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降低信访发生率。
四是强化法治思维。信访工作实践表明,深化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法治定向,信访法治化是破解信访难题的必然选择。群众提出诉求时,只要现行法律对诉求的处理途径已经作出规定的,就应通过既有的法定途径解决问题,而不能以信访程序代替法律程序。为此。要以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见》为抓手,依法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上访,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全面推进涉法涉诉与信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框架内解决,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将非环境职能类事项从“大环保”中拆分开,破除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保障合理合法诉求得到解决。
五是强化底线思维。信访调处工作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准确判断各种风险挑战,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在受理环境信访举报投诉时,要守住“不出大事”的底线,对群众信访活动加以正确规范和引导,做好思想稳控工作,确立群众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文明信访的意识,从情、理、法角度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在解决环境矛盾问题时,要守住政策法律的底线,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换取一时一事的解决。在环境监察执法办案中,要守住公正的底线,决不能徇私枉法、渎职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