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熬夜追剧玩游戏 22时前几乎无人睡觉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谐音“我爱我”,旨在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5月25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礼冰走进沈阳城市学院金菊园社区,为同学们开办了一场《“我爱我”吗?》的讲座。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了解到,礼冰用了3年时间,对浙江一所大学和沈阳两所大学的3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表了《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
头晕乏力成大学生“常见病”
《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吃、睡和运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南北方大学生没有差异,名校与普通高校之间、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在吃、睡、运动情况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礼冰说。
记者在调查报告上看到了如下一组数据:
吃:30%的学生三餐时间不固定,66%的学生不重视早餐,吃夜宵、零食。
睡:66%的学生每天睡6个小时,32%的学生每天睡6—10个小时。睡眠特点为黑白颠倒。只有2%的学生在22时以前睡觉,44%的学生在22时至24时入睡,45%的学生在零时至2时入睡。
运动:47%的学生每周有两次运动,40%的学生每周有一次或没有运动。男生主要的运动方式是打篮球和乒乓球,女生则是慢跑和瑜伽。
身体状况:很多学生经常头晕、乏力、胃不舒服、便秘。
大学生爱自己的能力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吃饭、睡觉、运动的情况都不理想。从心理层面来说,大学生们爱自己的能力不够。”礼冰解释。
这样的结果,有心理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大一社团活动多;大二学习任务重;大三恋爱、准备考研、社会实践;大四参与社会实践、找工作。”
礼冰讲了近段时间发生在沈阳某高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辅导员周末准备请三位同学到家里吃午饭。10时打电话,一个电话也没打通,11时打通了一个电话,12时打通了剩下的两个电话,这几位同学都是刚刚睡醒。结果一直到14时,才吃上午饭。
千万别熬夜追剧玩游戏
礼冰希望大学生能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规划日常安排,不要让电脑霸占了睡眠时间,要提高自控能力。
礼冰说:“一些大学生把睡觉的时间用在打游戏、看电视剧上。很多高校都在22时熄灯,但高校的后勤管理者无法控制学生们使用手机。大学生‘手机控’的人数比职场中的还多。喜欢追剧的女生白天在有网络的地方把喜欢的影片或连续剧下载到手机上,晚上经常看个通宵。男生则痴迷网络游戏,有时老师都进寝室了,还是继续玩,甚至不愿站起来和老师说话。”
“爱自己”也可以学习
礼冰说,“5·25”取谐音“我爱我”,意为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起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后经教育部和团中央推广,目前已成为全国大学生活动的著名品牌。“爱自己”也是可以学习的,下面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们学会“爱自己”。
吃好、喝好、睡好、冷暖照顾好;
收拾打扮好自己,补充自己的知识,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做个讲卫生、得体、有礼貌、有美感、热爱生活的人;
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自己的容貌,接受自己目前的境况;
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允许情绪的存在,重视情绪的爆发,慢慢学习与之相处。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