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吐槽:学生语文素养有“欠账”

08.06.2016  20:54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刘桐)本科生期末试题答题错字满篇,大学毕业论文逻辑不通,中文系大学毕业生不会写文章……

  有大学教师称:“现在大学生是怎么了,为何语文素养会这样差?”

  结合昨日高考作文题中“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养成”的话题作文,省内众多文化学者和文史类大学教授都认为,“这个话题切合时下的社会现实,现在我国国民的语文素养已经到了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吐槽1:答道论述题十余处错别字

  省内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一本大学文史专业的教师:现在期末考试判卷,一到论述题我得看很多遍才能读懂,因为论述的文字常常上下文语句不通顺,论述中根本没有逻辑性,常常是满篇写一堆,连个分段都没有,并且文中错别字满篇,上下文常见病句。有一次一个学生答一道论述题,300多字中有十余个错别字。另外还有多处病句,读到最后都没弄懂学生表述的意思。

  吐槽2:老师讲课,学生竟不知所云

  省内一所以文史科见长的大学中文系老师:我从教20多年,曾带很多届中文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都是泡在图书馆借阅看书,现在图书馆倒是大了,藏书也丰富了,而学生却不再涉足。有时候中文专业上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下面的学生竟然不知所云。老师不得已还得弥补基本语文素养上的“欠账”。

   -专家解读

  何为语文素养?

  一提到“语文素养”是什么?都涵盖什么?会有很多人感到茫然。其实语文素养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书写和语言的交流,而是更深层次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养成、积累和运用。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言表示:“语文素养大体上就是一个人在汉语文上的词汇的掌握程度、思想的积累养成这两大方面。”

  在词汇的掌握方面,现在国民的语文素养与古代传统文学有所切断,在日常生活的词汇运用上表现出来很欠缺。现代人仅仅就是简单的白话文,没有任何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阅读的来源、积累,这样也就很难提供养成思想的来源。

  在生活上表现出来,现在对语文,尤其是古汉语知识的欠缺,导致有很多人给孩子起名都得花钱请人,甚至翻小说起名。

  文化学者刘铁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文本信息必须存储于大脑之中,能够不经思索地随口说出,就像是听到唐诗张口就能说出来下句,达到语文素养能够包润着生命,成为生命中的有机部分。

  -专家分析

  语文素养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书

  没有养成语文逻辑思维能力

  一般说到“语文”,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这是从小学至中学直至大学将要学习的一门课程,从来没想过学习语文的潜意识是为培养你语文素养的长期积累和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因为不读书所造成的。

  因为有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存在,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讳地说出“学好语文的标准,就是在高考中能考出高分”,导致课堂上学习语文的实际作用并不大。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就是按照考纲上的知识点在死记硬背,这样的应试学习根本不会顾及到阅读和语文思维的培养。课上课下没读过几本书,甚至不读书,这样何谈语文素养!”文言说。

  昨天参加高考的考生说:“语文题确实不难,但是要答好得有点语文素养的能力。面对高考,整个高中阶段都围绕着这几本教材转,也没时间看书啊!”

  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中文系本科、研究生的刘铁则直言指出,现在语文素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读书,没有养成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校的大学生都不读书,没有读书的习惯,更别谈今后毕业走向社会后具有阅读的习惯。

  刘铁指出,在大学课堂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师生的信息不对称,甚至常常一问三不知。而具体到大学中本应书不离手的中文系学生,老师们曾调查过,自觉自愿的具备读书习惯的大学生竟然不足10%,有些高校甚至更低。

  还有就是学生根本没有书卷气,表现在古代文学的缺失。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有不少大学教授指出,现在兴起的网络阅读,正在冲击着书本阅读形式,并且其碎片化的网络阅读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阅读习惯。

   -专家建议

  提升语文素养将阅读培养成习惯和乐趣

  面对现在全社会都在退化的语文素养情况,到底该怎样提升呢?

  文言表示,除了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常识外,全社会的国民都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应该将阅读当成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形成习惯。

  此外,在阅读中也不能泛泛地阅读,必须按照读书的规律,形成自己读书的能力。要以读书的心态多读一些经典、著名的书籍。

  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语文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边读书边思考,最后能够实现读书的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一样。

  还有就是阅读的时候要具有良好的心态,沉下心思去阅读,不能带有功利性和私心杂念。

  -链接

  武汉:80%学生写错“寻物启事”

  大学语文被大学“边缘化”,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记者经过允许,先后到武汉两所大学的大学语文课堂上听课及调查。

  课程的内容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有PPT,图文并茂。老师先推荐两本参考阅读书,分别是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的个性》。

  接下来,这位老师妙语连珠,分别从苏轼的艺术成就、思想,甚至“舌尖上的东坡”的角度,还原苏东坡的形象。

  这堂课讲得非常不错,知识性中间夹杂着趣味性,老师肯定付出了很多时间准备。

  记者坐在最后一排,清晰地看到,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在听着老师的讲解。后面三排的学生,要么在玩手机,要么在睡觉,要么在发呆,要么在和恋人卿卿我我。

  记者随便问同座的一位男同学:“你对这个课有兴趣吗?”他愣了一下回答:“当然比我们专业课轻松多了,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45分钟下来,有两个学生一直在睡觉,没有醒过来。

  在一堂课上,老师布置写一则“寻物启事”和“请假条”。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带纸,老师临时根据点名册叫了8位学生上讲台,其中5位自愿写“寻物启事”,另外3位写“请假条”,其他的学生在座位上写。

  10分钟后,台上的学生都写完了。写“寻物启事”的5名学生中,有4位写的都是“寻物启示”,只有一位写正确了。

  台上的老师哭笑不得:“启事是一种文体,但启示是启发的意思。到底该用哪一个?”

  再看台上的3个“请假条”,一个请假条的开头是“尊敬的校领导”,文中则是“需要向班主任请假3天。”还有一位写道:“因为家中家人出事,需要请假五天。”除了“家中家人”重复啰嗦,这个“五”字根本看不出是“五”还是“王”。

  老师再逐一检查台下学生的“作品”,几乎都有错误。其中,80%以上的学生将“寻物启事”写成“寻物启示”。据《武汉晚报

   -自测

  看看这些语文素养题,你能否答上来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