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应届生:你的就业对手在准备啥
近日,某数据公司发布了一份《大学生实践情况报告》,报告中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为应对就业采取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如社会实践、考级考证、兼职实习、争优评选等数据。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就业态度,提醒了广大应届毕业生:你的竞争对手在四年大学生活中都在准备什么。
大学生考证排行榜
看看啥证最重要
NO.1 英语证书
NO.2 计算机证书
NO.3 学校证书
(优秀毕业生、奖学金证书等)
NO.4 第二外语证书
NO.5 财务类证书
NO.6 专业资格证书
NO.7 兼职实习证明
NO.8 发表论文、专利证书
NO.9 竞赛获奖证书
NO.10 毕业证、学位证、第二学位证
“打零工”是大学生实践的主要途径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中,大学生“打零工”最为常见,占到49%,家教、市场调研、商场促销等短期工作成为目前大学生的首选。时下最时髦的“开网店”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网上60%的店主年龄集中在23—32岁,18—22岁的卖家也达到了6万多人,占12%,该年龄段中尤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与“开网店”人数不相上下的是“零工资就业”,还有14%的大学生有过“摆摊”经历,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有8%的比例。
实习期望薪资为2000元以上
时下,打假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成为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但也有不少同学把打工当作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所有参与调查问卷者中,88%为在校大学生,其中62%为本科生,15%为研究生,11%为正在面临求职就业的应届毕业生;62%的学生实习期岗位月薪为2000-3000元,仅5%的学生获得过超过5000元的实习月收入。整体来看,实习期薪资水平普遍偏低,4000元以下月薪者占全部调查者的87%。被调查者反映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值呈现大跨度的阶梯式分布,从2000元到20000元以上不等,其中3000-5000元/月的月薪收入为被调查者主体人群期望值。
大学生最在乎工资福利和自我价值实现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分别为41%、76%、57%。调查显示,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很自信与成熟。多数学生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62%、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48%、34%、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分别达到了70%和69%。在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创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杜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