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起为环卫工人系上“安全带”(图)
尽管有许多临街商铺和单位向环卫工人敞开大门提供“歇脚点”,但还是有很多人只能在这样简陋的角落里休息和用餐。
环卫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常常怀着侥幸心理在机动车道上“横扫”。图/本报记者钟启钢
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洁净和市民的舒适。然而,大量的交通意外却在侵蚀着环卫工人的健康和生命,“车窗抛物”自然是致使他们一次次进入危险车流的根本原因。确保环卫工人安全,需要从拒绝车窗抛物开始,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一起来给他们系上“安全带”。
4时至7时
成为“黑色时间段”
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所有环卫工人作息时间都是特殊的,每天全面的道路环境卫生作业一般从凌晨3时开始持续到7时至8时完成。日常保洁实行“三班倒”或“四班倒”作业制度,最晚工作到22时至24时。从环卫工人伤亡的交通事故时间来看,80%是发生在早晨4时至7时之间,这段“黎明前的黑暗”成为环卫工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黑色时间段”。
一方面,“黑色时间段”里行驶的车辆,许多是通宵营运车辆和昼伏夜出的建筑工地大货车,个别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疲劳驾车、超速行车等多种原因导致司机在驾车出行时注意力不集中。同时,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路上车辆少、行人少,司机会加快行驶速度,当发现环卫工人的时候很难及时采取有效制动措施而导致伤亡事故。另一方面,“黑色时间段”里道路靠路灯照明,或者路灯刚熄只有昏暗的晨曦,由于明亮条件明显不如白天好,这会对司机的视线和判断造成一定影响。
自我保护
意识淡薄常被忽略
环卫工人的年龄问题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投入环卫行业,工作人群整体年龄偏大,也存在一定危险。 ”一位环卫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环卫工人年龄偏大,安全意识淡薄,注意力和精力也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
培养环卫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一直是环卫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招聘新员工后,第一项工作便是安全意识培训,同时,上岗培训和平时教育已制度化。此外,市环卫处还经常邀请交警部门定期为员工做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除个别驾驶员违章和环卫工人特殊的作业时间等客观因素外,环卫工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是环卫工人屡发交通意外事故不可忽略的一个主观因素。许多环卫工人来自偏远农村,交通安全意识很淡薄;高龄员工比较多,身体反应比年轻人慢,在精神上也容易松懈。还有个别环卫工人错误地认为穿着醒目的环卫工装,所有司机都看得见,他们不能也不敢撞我,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在机动车道上“横扫”。
职业制度
亟待完善为安全“保险”
环卫工人孙波告诉记者,每天需要清扫6000平方米至8000平方米的路面,清扫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为完成这项工作,当环卫工人18年来,她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动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环卫工人大多数年龄偏大,基本上在40岁至60岁之间,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尤其是在机动车繁忙路段工作的环卫工人,受汽车尾气、马路粉尘污染比较严重,长此以往对其呼吸系统损害严重,加之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受到交通伤害。
据悉,我市环卫作业基本实现了环卫扫保的立体化作业,机械化清扫率等已达60%以上,道路洗扫率由“零”达到50%,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提升。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环卫工人走上机动车道的概率。可见,逐年加大投入增加道路机械化清扫装备,增加机械作业范围,减少环卫工人的作业强度和作业时间,能够有效增强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
在职业制度中,安全教育制度建设也是最重要一环,记者了解到,各环卫企业虽然都有相应的安全教育内容及规章,但环卫工人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让每一个环卫工人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短评
共同努力
敬畏生命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通过辛勤的工作“脏累了一人,干净了大家”,让市容环境整洁美丽。然而,他们的安危却被我们忽略。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不能再让他们承担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妆扮城市了。
环卫企业和管理部门应该在环卫工人的安全管理方面与时俱进,狠抓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并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保洁时间方案。既然交通人身伤亡事故多数发生在“黑色时间段”、交通早高峰期,那么我们在环卫工人作业时间上是否能人性化一些,强制规定在这期间停止主干道路的保洁作业,实行“错峰作业”呢?环卫管理部门和环卫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快增加道路机械化清扫装备,增加机械作业范围,同时增加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从硬件投入上来保障环卫工人的安全。
现在学校里都给小学生上生命安全教育课,包括防火安全、煤气安全、交通安全、警惕陌生人等,因此,很多小学生一到户外就会本能地提高警惕,对一些危险情境提早有所察觉,这都是长期坚持教育出来的。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同样适用于环卫工人,为他们设立学堂,举办各种交通安全讲座,让他们牢牢地树立生命安全意识。每一天早晨、乃至每一位环卫工人上岗前,都提醒一下安全防护,让环卫工人时时刻刻都在脑海中绷紧“安全”这根弦。一走上街道,一拿起扫帚,就警惕地审视周围的车辆,尤其对车速过快、驾驶异常的车辆提前注意,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
车辆违章,车见行人非但不停,往往连起码的减速意识都没有,总是寄希望于环卫工人能够自觉躲开,自身心理安全警戒却不足,其实就是这样的司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因此,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车期间,必须做到守法行车,礼让环卫工人。当然,环卫工人面临的交通安全问题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解决的,还需要公安、执法、城建等相关各个部门的通力协调,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