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山区:文明祭祀渐成新民俗(图)

27.08.2015  16:23

  在纪念公园公墓,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准备了鲜花,免费提供给前来祭扫的市民,提倡以绿色环保的方式纪念逝者。

  石葵社区居民把对已故亲朋的思念写在“追思卡片”上,并将它亲手系在民运公园的“追思林”里,以表追念。以上图片均由记者王华提供

  市场监管局对全区300多家销售祭祀用品的店铺进行检查,向经营者讲解文明祭祀相关政策,并对残留的纸钱、冥币等用鲜花进行替换。

  日前,大连日报刊登了中山区文明办发布的《关于开展告别陋习文明祭祀活动致中山区居民的一封信》。公开信提出文明祭祀、科学祭祀、环保祭祀、节俭祭祀等新型祭祀理念,倡导居民不在市区内烧纸钱、撒冥币、放鞭炮,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

  据了解,目前全区各单位和部门巧妙构思、精细服务、形成合力,与辖区居民一道将公开信中提到的文明祭祀新理念变为实际行动。区政府出台《中山区深入推进文明殡葬工作的实施方案》,民政局在纪念公园公墓免费为祭扫群众提供鲜花;市场监管局检查全区300多家销售祭祀用品的店铺,并以鲜花替换残留的纸钱、冥币等;宣传部门舆论造势,利用公开信、通告等方式,宣传文明祭祀政策,使文明祭祀深入人心;各街道安排值班人员巡查辖区内道路、广场,劝阻焚烧冥钱、火纸等不文明祭祀行为;社区志愿者还为居民提供网上祭拜、制作追悼ppt、设立“追思林”等定制服务……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当前,中山区正全面建设“品质立市先行区”,引导市民摒弃烧纸钱、撒冥币等不文明祭祀行为,与此同时,也为百姓提供了一束鲜花、一樽薄酒、栽种一株树、写一篇祭文等文明祭祀的现实土壤。在这里,文明祭祀理念正潜移默化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逐渐成为这个区的新民俗。崔健鹏 记者 刘湘竹

   中山区刮起文明祭祀风 “网上祭祀馆”受追捧

  随着中元节临近,中山区昆明街道独立社区的“网上祭祀馆”点击量猛增。在网上,悼念者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打破空间阻隔和时间限制实现网上祭奠,这种方便、快捷、环保的文明祭奠方式已经获得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

  据了解,独立社区的“网上祭祀馆”可以无限地存放照片、文集。逝者的音容笑貌、亲友的深切怀念、照片、献词、歌烛,都化为多媒体文件,在“馆”里永久保存,不因空间的转移而损耗。家住独立街26号居民王文政是第一批社区“网上祭祀馆”活动的参与者,他对记者说:“这种网上祭祀的方法,既文明又环保,可以随时随地缅怀亲人,我觉得很方便也很人性化。”据统计,从今年3月份建馆以来,社区参与群众78人,线上网络祭奠鲜花85束,点燃祭奠蜡烛121支。

  近日,为引导居民文明低碳祭扫,抵制祭扫过程中的迷信活动和低俗祭祀用品,中山区倡导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缅怀故人,举办公祭和集体共祭活动,树立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从而树立文明、节俭、绿色、生态殡葬新风。

  目前,全区已在51个社区全部推广网上祭祀活动。今后,还将试点推行微信、易信等手机祭祀新方式,并免费为市民提供为逝者注册建墓、记录逝者生前故事等网上祭祀服务。沈东 记者 刘湘竹

   家庭追思会 文明祭祀情

  在客厅里摆上父母的遗像,摆满母亲喜欢的水果、鲜花和生前遗物,曲晶一家人伴着舒缓的音乐点燃蜡烛,向遗像三鞠躬。随后,曲晶伴随PPT的播放开始给儿子讲述爷爷和奶奶生前的故事……,这是家住中山区桃源街道的曲晶在用家庭追思会的形式缅怀故去的亲人。

  曲晶告诉记者,为了这场追思会,社区志愿者帮她精心制作了“家庭追思会PPT”,按照“学生时代”、“工作经历”、“晚霞生辉”三个主题篇章,追忆了父母的一生。展出的每一件遗物背后都蕴藏着关于父母的一段往事,家人非常感动,认为这种追忆方式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意义,相比传统的祭扫方式,既文明环保,又感人至深。

  同时,曲晶也倡议更多的家庭能够选择类似追思会这样的既文明又有意义的方式来缅怀和祭奠亲人。通过追思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追忆故人,共同把故人生前的美德传下去,把故人生前的愿望实现好。沈东 记者 刘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