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光洋产品连续3年供不应求
订单200多台,但因产能有限只能交付79台。数控机床产品供不应求,到今年,这种现象在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已持续了3年。
买家排队等候光洋产品的状况正在得到有效缓解。11月6日,总投资23.61亿元的“大连金普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举行开工典礼,这个目前国内智能制造领域投入最大的项目建设方,正是大连光洋集团。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产业园建成达产后,产能一下子扩大好几倍,年产值将达百亿元,年利税26亿元。”
在多数企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大连光洋的产品何以如此抢手?
自主创新,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于德海这样说。
与其他行业不同,数控作为一个“超级”交叉学科,涉及控制、驱动、电机执行等众多学科,虽然交叉面很窄,但却很纵深。而大连光洋科技经过20多年的自主创新,已构建起从工艺、机械、关键执行部件、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传感、数字化虚拟设计平台,到各类伺服电机等高档数控机床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被业界称为“光洋模式”。
“这个行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而创新就需要建立一支超强的人才队伍。”于德海说。
从2007年开始,光洋科技广纳人才,并在几年时间内,打造了一支200余人、涵盖数控完整技术链条、多层次多专业的技术创新团队。
现任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总工程师的陈虎,是清华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本硕博毕业生,一直在数控系统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曾是我国光纤总线式数控系统第一规划师。怀着与于德海一样振兴民族数控产业的梦想,他谢绝美国加州大学的邀请,从北京来到大连开发区。
陈虎将目光瞄准世界最高精度的数控系统在普通滑动导轨的加工中心上,力求实现世界顶级水平的数控系统定位精度2微米。为了随时将研发成果和数据直接在机床上得到测试验证,陈虎和他的技术团队把办公桌搬到了机床旁。
最后,他们终于在专门建设的“地下工厂”里,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产品设备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国家,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在中国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陈虎说,吸引他和研发团队的不是光洋的待遇,而是光洋的研发空间和团队信念。正是这样卓越的技术方阵,使大连光洋科技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于德海说,下一步,光洋要将十多年来积累的技术、成果、人才转化为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各类产品,包括:五轴联动工具磨床、系列化五轴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以替代国外进口,全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