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再见!沙河口火车站!(图)
▲留住记忆。晚报摄手 看海 摄
▲有人趁着短暂的停车时间拍照留念。晚报摄手 看海 摄
12月9日晚上6时25分,沙河口火车站站台上汽笛响起。这或许是这座百年车站的最后一声汽笛鸣响。两分钟前,从庄河开往大连的6334次列车最后一次停靠在这里。105岁的沙河口火车站完成了最后的客运使命,和6334这位“老伙计”说再见,和恋恋不舍的大连市民们说再见。
从10日起,为了配合疏港路拓宽改造工程,始建于1909年的大连地标性建筑——沙河口火车站,将暂停乘降客运列车旅客。记者从站方了解到,沙河口火车站的站台将被拆除,但车站仍将保留,车站内的票务业务仍将正常运行。
论及沙河口火车站这座承载了大连100多年记忆的老站的历史意义,原大连考古文物研究所所长曹钧认为:它助推和见证了西安路、华北路以及大连西北部的发展。建成之初,沙河口火车站名叫“沙河口驿”。1908年起,沙河口一带人口逐渐增长,沙河口火车站应运而生。
日本侵占大连后,在今解放广场至沙河口火车站之间,修建了一条大通道,名为“大正通”,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路的前身。当时的“大正通”沿线颇为荒凉,日本侵略者将原沙俄的铁路维修工厂,由大连火车站迁至今天的兴工街,改名为铁道工厂,又在南沙河口地区创办机械制作所(大型铁工厂),从而使人口骤增,小商小贩云集。
这座百年火车站,浓缩和凝聚了太多老大连人的记忆。昨日晩上,在站台上等候送别它的市民有数十位。他们大多购买了从沙河口站到大连站的“最后一站”车票。离别的气氛虽有惆怅,但并不伤感。有人趁着短暂的两分钟停车时间合影留念,有人高举一块纸牌,上面写着:再见未必是永远。
汽笛鸣响,6334和老大连人的缱绻不舍一起远去。铁轨铿锵,碰撞出送行者们情感与记忆的火花。在伤别离与盼相聚的复杂情绪之外,人们更难忘这座百年车站见证的城市足迹,难忘岁月在这里留下的一首首如歌的行板。
再见!沙河口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