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政府食安办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议

02.08.2018  03:21

近日,市政府食安办组织召开了2018年大连市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议。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检测机构、认证机构专家学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代表,食品协会、学会代表,媒体记者代表,以及市政府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各区市县(先导区)市场监管局领导等,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交流。

会议通报了2017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2017年,大连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41838批次,达到5.98份/千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指标要求4份/千人),人均抽检份数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全市食药监系统完成29991批次,农业部门4605批次,海洋渔业部门2668批次,质监部门872批次(食品相关产品),卫生计生部门3702批次(餐饮具)。

全市食药监系统完成的29991批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覆盖了我市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31个食品大类,共检出不合格食品608批次,抽检合格率97.97%(2015年为94.36%,2016年为97.18%);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10532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204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8.06%。监督抽检结果定期在市食药监局、各区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予以公示,广大市民可登录上述网站查询。本着为民办实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原则,市食药监局自2016年起,以“百姓最不放心的就是我们最关心的,让百姓放心就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为出发点,开展了“十大不放心食品”征集抽检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征集4次,组织针对性抽检7次,抽检样品850批次,抽检合格率99.5%。从上述抽检监测结果分析,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抽检合格率逐年提升,特别是粮食加工品、调味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等大宗消费食品合格率持续达100%。

但是,从食品监督抽检结果也发现我市食品质量安全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在2017年监督抽检中,共检出不合格项目204项,涉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其他污染物超标、金属污染物超标、微生物超标等7个方面。其中农药残留占33%、兽药残留占26%、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占21%、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13%。经统计分析,检出药物残留的重点食品是食用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及副产品、鲜蛋),检出不合格项目包括氧乐果、克百威、腐霉利、毒死蜱、氟虫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呋喃西林代谢物、恩诺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其中韭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农药残留不合格率较高,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腐霉利。

会上,与会各方代表就监管部门通报的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展开了广泛讨论和交流。有协会代表提出“市场上酸菜质量令人堪忧,应加强酸菜抽检力度”的建议,基层监管部门提出应“加强食用农产品批发商的抽检力度,把住源头控制关” 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均予以了解答和回应。针对依然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与会各方代表也统一了思想:

一是全市各级食品监管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设计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不断增强抽检的针对性和靶向性;要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管理,落实不合格食品溯源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行为的依法处置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违法生产经营者无法遁形。二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切实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三是食品协会、学会要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不断加大行业内、系统内守法生产经营的引领力度,为保障百姓食品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要配合行政机关做好食品相关信息的解析、解读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认知,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