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最年长义工张贞慧老人辞世

08.01.2015  14:39

  “善心越捐越富有”,昨天上午10点,95岁大连最年长义工张贞慧与世长辞,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这句话一样,伴她离开的不仅有亲朋和义工们的关爱,还有世界上最富有的一颗善心。

   做义工让她晚年体会到快乐

  “姑姑是在卧床十几天后走的,最后的时刻,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她,来探望的人很多。”张贞慧老人的侄子张海涛说,从加入义工队伍到92岁做不动为止,作为侄子,他最能感受老人这些年来获得的快乐,“老人能在晚年的时候体会到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尽管对90多岁的姑姑还做义工挺心疼,但看到老人享受这种快乐,他只能默默地支持。

  张贞慧是在84岁高龄时参加了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队伍,护绿环保、清理海滩、扶贫帮困、义务向导,每次活动都能看见老人的身影。2007年3月15日的义工表彰大会上,张贞慧以她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感人事迹晋级为五星级义工,并获得了义工金质奖章和义工终身成就奖的荣誉称号。

  大连市慈善总会介绍,张贞慧是大连市注册年龄最大的义工,也是大连市义工中唯一的“终身成就金质奖”获得者。2010年,她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好人”。

   60年捐20万自己买“扒堆菜”

  “一走进张贞慧老人的家,我的感受可以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昨天,几年前曾经采访过张贞慧老人的本报记者齐芳芳说。她回忆,那是一个不大的两居室,室内都是一些“不合时宜”的家具和摆设,最值钱的可能就是一台旧电视。

  老人住所所在的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胜利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老人两个月只使用一吨水,而对一般家庭来说,即使再节约,也得用十几吨。老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老人家里的脸盆有好几个,接的第一盆水先洗米,接下来洗菜,然后留着洗手、洗抹布,最后再冲厕所。

  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的生活几乎苛刻的老人,从1951年至今,仅靠工资,一共捐了20万元。“她捐的钱都是从自己身上省出来的。张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她上街买菜一贯是买几角钱一堆的‘扒堆菜’,买鱼也都是价钱最便宜的小鱼……”社区工作人员说。

  张贞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捐款。1986年第85期《辽宁师大校报》记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张贞慧被前线战士流血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她将自己工资的一半用来支援前线;1966年邢台地震,张贞慧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困境,一次性捐款2000元。 ”

  几十年来,张贞慧的捐款行为从未中断过。抗洪救灾、希望工程、抗击非典……只要国家需要,张贞慧的捐款就在继续,至今已累计为社会捐款20万多元。

   一辈子都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张贞慧生前曾说:“我以前家里很穷,在我念大学的时候得了肺结核,根本没有钱看病,是慈善救济金帮我治病。我对志愿服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知道志愿服务对贫困的人意味着什么,我年龄大了,可能做不了太多工作,但我也愿意为他人尽微薄之力。 ”

  成为义工后,有一段时间,老人每天在慈善总会的工作就是数零钱,将残破的零钱分拣出来,凑成100元再去银行换成整钱。工作人员介绍,老人数的非常认真,每一捆钱都要数上三遍,才扎起来。她一辈子都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后事

   遗体捐赠仪式明日举行

  中国好人、大连市慈善总会首个“义工工作终身成就金星奖”等获得者张贞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7日上午10时去世,享年95岁。张贞慧同志遗体捐赠仪式定于1月9日上午8点在市殡仪馆1号告别厅举行。“姑姑生前曾嘱咐,她的身后事一定要从简,不设灵堂,不要花圈,不放哀乐,所以1月9日的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将以遗体捐赠仪式替代。 ”昨天,张贞慧的侄子张海涛说。当天,仪式现场将播放张贞慧生前最喜欢的民乐“春诗”。

   轶事

   去捐款却被误会是求助者

  在辽宁师范大学任教时,张贞慧就经常是一双解放鞋、一个帆布包、一套粗布衣服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常说,从张教授的穿着打扮上一点也看不出是位知识分子,更别说是上海滩来的知识分子了。 1999年,当她把自己补发的全部退休金捐给希望工程时,俭朴的衣着竟让工作人员误以为她是来求助的。

  "有人说我傻,更多的人赞扬我高尚。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 ――张贞慧

  "多活一些时间,就能多干一些活。”――张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