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核雕跻身非遗“国字号”
1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辽宁新增七项,其中,大连的核雕成功跻身非遗“国字号”。昨天,核雕技术的传承人韩志耀与记者聊起了核雕这项民间艺术。
入选“这批非遗评选是最严的”
“这一批非遗的评选是最严的。”韩志耀所说的“严”,是指其门槛有所提升,据了解,此次全国送选的非遗项目有2000余项,但最终入选的不到15%。大连核雕因其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脱颖而出,最终成功入选。
在西岗区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中,记者看到的核雕作品既有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长篇组雕,又有精致无比的100件形态各异的核舟,有人能动、球也能动的踢球的男孩,还有各种历史人物……甚至手串儿、摆件儿、挂件儿等都可以用核雕来表现,其题材和表现形式的确多样。用韩志耀的话来说,大连的核雕好就好在,它不仅是继承历史、发展历史,更是突破历史,是用核雕在讲故事。
创新 方寸核雕44扇小窗开合自如
与剪纸、皮影戏相比,核雕显得有点“小众”,而事实上,人们对核雕本不应陌生。“上学时学过《核舟记》吧?那是有记载最早的核雕作品。”韩志耀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核雕的渊源。“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核舟记》中,技艺精湛的能人王叔远,用一枚长度不足一寸的桃核雕刻出一艘小船,船上的人物和各种细节清晰可见,而最令人称道的是小船上8扇开合自如的窗户。 2001年,大连人韩志耀不仅用精湛的手艺还原了《核舟记》中失传了500年的天工之作,还对此加以创新,在他所雕刻的小船上,一共开启了24扇窗。昨天,记者在西岗区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里,韩志耀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成名作《核舟记》。凭借此作品,韩志耀首次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这么多年来,韩志耀《核舟记》上的24扇窗一直无人超越,而在去年底,他本人又有了新的突破,在新作《画舫》中,方寸之间,精心雕刻了44扇小窗,而且每一扇窗打开,都是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