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献血伤身,医生不献”纯属胡扯

12.01.2015  22:52

医护人员在缺血的时候经常献血

“献血伤身,医生不献”纯属胡扯

“为什么医生从不献血?因为献血危害健康!”“我在医院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医生从来不献血”……你有没有被网上帖子中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看似有理的分析吓过、迷惑过?1月10日,大连市友谊医院的医生们参加了市血液中心举办的开放日活动并现场无偿献血。记者了解到,近期我市已有300多名医务工作者无偿献血,医生们用实际行动来辟谣。

1月10日,市友谊医院普通外科医生王积楠来到市血液中心献血,这已经是他第四次献血了。王积楠说,很多人以为医生从来不献血,这其实是一种误读。血液是可以再生的,献血对身体没有损害,长期适量献血促进骨髓造血对人体还有益处。王积楠表示,自己身边有很多医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去献血。

据了解,大连市血液中心现有职工212人,2014年就有80多名职工累计献全血一百多个单位,他们都是在献血淡季最缺血的时候献血的。

献血是一种“健康投资”

“献血储蓄健康,救人功德无量”,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黏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长寿?其中的秘密就藏在血液里。市血液中心主任助理范亚欣说,中青年育龄妇女每月的月经失血加速了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髓造血,使新生的红细胞数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输送更多的氧气及营养成分给身体各部位,因而降低了患心脏病的风险。月经周期性失血也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根据《国际癌症》报道,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肿瘤的几率就提高,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的发病也增多。适量献血,特别是男人经常献血能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献血后多久能恢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血者的献血年龄应在18~55周岁,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然而国外献血间隔却只有3个月,那么献血后的恢复期到底是多久呢?

范亚欣说,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血液总量大约是4500ml,一次献200毫升血液,仅占全身血液的4%~5%,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浆占55%。献血后,血管周围的液体(组织液)会立即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只要一两个小时便可补上血容量,与此同时,肝脏也会加速制造白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血细胞是有寿命的,即使不献血,也要经历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8~11天。红细胞恢复时间稍长些,一般需要两周或多一点时间。因此,献血后两周左右,血液中的各种成份便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