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在大连“麻风病村”,有一群人奉献了终身又献子孙

15.09.2015  16:37

王崴子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辽南小渔村,位于辽东半岛西海岸、大连市区北约150公里处。这个小渔村还有另外一个称谓——麻风病村。这个叫法缘于辽宁唯一一所麻风病医院(现在,它的准确称呼是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病住院部,同时,还加挂了另外一块牌子:辽宁省麻风病防治中心)就坐落在该村。从高峰时期的400多病人,到如今的近60名患者、30名医护人员,在这里,所有一切都因麻风病而存在着、发生着。

坚守:接力棒的传递

一个月前,58岁的郭晨雁卸任了。麻风病住院部主任这个接力棒,老郭郑重地交给了下一任。

从23岁参加工作,到如今的退居二线,在麻风病防治战线上,“小郭”变成了“老郭”,青丝换成了白发。

其实,当“老郭”还是“小小郭”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麻风病防治战线上的编外一员了。郭晨雁的父亲是辽宁防治麻风病战线上的老一辈,他们的家,距离麻风病医院不到5里路。

这是一片专属于麻风病医务人员的住宅区。上班时是同事;下班了,就变成了左邻右舍。 “小小郭”的同学玩伴,都是这些医务人员的后代。

在王崴子,子承父业,郭晨雁并非唯一一个。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并非夸大其词。在王崴子,从爷爷到儿子再到孙子;从岳父岳母到女儿女婿,麻风病的防治重担,从这代人的肩膀上移交给了下一代。

同样传承下来的,还有恶劣环境中的那份坚守。

因为需要隔离,麻风病院一直游离于人群之外。1971年,王崴子村——这个被称为辽南“西伯利亚”的半岛,成了它的第三个落脚地。

小小郭”们从小就体味到了不易。山路遥远,“小小郭”们上学,不得不翻过几座山。有人测算过,这些孩子从小学读完中学,要走上两万五千里。

如今,王崴子的大部分人员迁至大连市内工作。依然坚守在王崴子的这30名医护人员,他们的上下班节奏以“星期”为单位。周一一早,所有人乘车赶到这里;周五,一车人又返回大连。在这一周里,所有人工作在这里,吃住也在这里。

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家人,孤单让王崴子的睡觉时间从晚上6点半开始,这让关颖——这位刚刚接手麻风病住院部的掌门人很不习惯。

来到这里的第一晚,关颖早早地熄灯上床。眼睛刚闭上,一只大蜘蛛就从房顶上掉了下来,直接砸到了她的脸上。那一晚,关颖房间的灯亮了一宿。她一夜未睡。今年夏天是儿子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然而,一个暑假,她只见到儿子三次。“想家,想儿子。”关颖红了眼圈。此时,手机屏保上的儿子,朝气蓬勃,正对着她笑。

大爱:医患是朋友更是亲人

27岁入院,29岁瘫痪在床,在麻风病院的病床上,87岁的柳艳珍瘫了58年。

柳艳珍并非特例。如今,王崴子的近60名麻风病患者平均年龄已达70岁以上。因为麻风杆菌使然,这些人全都身患残疾,其中,严重残疾者达九成。

麻风病改变了这些人的人生。他们年轻时发病入院,大都没有成家,无儿无女;等到老了,病未痊愈,父母却已离世,无家可归。正因如此,麻风病院就是他们的家,很多人在这里终老一生,挥别世界。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王崴子的医生和患者已经变成了朋友、亲人。

患者“老八”是郭晨雁最想念的人。

虽然“老八”已去世5年多,但每每经过他的病房,郭晨雁还会觉得“老八”没走,就坐在空荡荡的床上,撸起仅存的一条腿上的裤管,像往常一样,静静地等着他换药。

郭晨雁参加工作时,“老八”已经入院治疗30年整。“他在家排行老八,我就叫他‘老八’。和他对脾气,聊得来。

老八”的心脏不好,再加之并发症,去世前,他知道自己有些不妙。“他躺在床上反反复复叮嘱我,让我照看好他的两棵李子树和一棵梨树。没过几天,他就走了。”看着蒙着白布的“老八”被人抬出王崴子,郭晨雁的心被掏空了。

说到这儿,郭晨雁是难过的。当记者追问细节时,这个不愿意表露情感的男人扭过头去,用力挥了挥手,打断了记者的询问,“不说了,不说了。

这里的医患并非没红过脸,但,他们的争执,无关乎治疗,而是亲人之间的“勺子碰锅沿”。

杜咬牙”的绰号是后勤人员鹿林叫开的。 “杜咬牙”70多岁,也是一名患者,每当食堂开饭,他就协助鹿林收收饭票。

干活认真,有犟劲,他认准的理,不管对错,一定坚持到底,我就管他叫‘杜咬牙’。 ”鹿林嘿嘿一笑。对这个“绰号”,“杜咬牙”欣然接受,在王崴子的这片天地里,他继续着他的“咬牙”。

明年3月13日,是患者田子龙入院整40年的纪念日。他早就有了计划,那一天弄几个好菜,再喝上几杯。

田子龙爱喝酒,住院部上下都知道,就连已经退休回家多年的原总务科长赵同一也没忘。

头些年,身体还允许的时候,只要想大伙了,赵同一就会坐上客车,晃晃荡荡两个多小时,回到王崴子看一看。他见到田子龙的第一件事,就是递过去两瓶白酒。

田子龙说,医生给患者送酒,除了王崴子,别的地方还真没听说过。

郭晨雁退居二线后回到了大连市内的家。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车辆会让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躲闪。车流中,王崴子会在他的眼前时不时蹦出来,一会儿是那排被一片葱郁包裹起来的平房,一会儿是晃动在平房连廊里的一张张生动的面孔。

想,真的很想,做梦都想。”郭晨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