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变相加息属过度解读 或传递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信号

08.02.2017  10:34

  由中国人民银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投标的逆回购中标利率3日上行10个基点,引发关注。市场多数分析认为,最近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定向工具连续动作或利率上调,是另一种加息的形式,是因为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及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看来“变相加息”属于过度解读。

 

  徐忠表示,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投标产生的。也就是说,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去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与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在较大差别。

 

  针对市场关于“央行加息”的议论,徐忠回应说,传统上讲,“央行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则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一些市场人士看到了二者的差别,认为不是“央行加息”。

 

  徐忠指出,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自己的量、价目标,目标的调整和侧重点的切换服务于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当侧重于量的目标时,价格(中标利率)就会发生变化;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量(招标规模)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

 

  “此次上调的并非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政策利率提高一方面影响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起到去杠杆的效果;另外也可能传导到信贷市场,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从而抑制部分领域资产泡沫。

 

  “央行此举,无非想给市场传递货币政策从‘偏宽松’回归中性的明确信号。”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称,这次央行上调逆回购利率,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加息,故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与过往加息周期相比较,当下经济状况并没有过热,后期不具备连续加息条件,无需过度解读。”多位分析人士也表示,随着前期货币市场利率水涨船高,央行调升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仅为随行就市,以防止更多套利空间产生,不应过度解读。另一方面,该动作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减缓贬值预期,符合管理层今年稳汇率、引导资金有效进入实体的目标。

 

  “从此次操作看,市场不仅已经适应了公开市场操作招标规模的变化,也在逐步适应中标利率的变化,这为未来更好地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忠说。

 

  李迅雷认为,今年的政策核心要点是守住两条底线,一是稳增长,二是防风险。总体看,货币政策只是从偏宽松调整至中性。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