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堆儿里的男助产士:常挨产妇踢
助产士,在古代又称作“接生婆”,被贴上了女人的标签。提起分娩室,也通常被认为是“女人的天下”。而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的第一分娩室,有一个帅气的80后小伙子,他是辽宁省唯一的男助产士。
有人会问:生孩子时旁边有个男助产士,那不尴尬吗?昨晚,辽沈晚报记者走进第一分娩室,听“女人堆儿”里的男助产士赵亚松讲述他工作和生活中的五味杂陈。
有准爸爸让他“回避”
赵亚松出生于1988年,老家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一个小山村。
分娩室里,赵亚松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中等身材,看起来很斯文。下午4时30分,他准时开始了夜班工作,这一忙就要到第二天上午9时。
赵亚松所在的第一分娩室,被人称作辽沈地区产妇的急重症抢救中心,也就是说,来这里生孩子的大多是高危产妇,有很多准妈妈是从外地被急救车送来的。
赵亚松介绍,助产士的每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危,“风险大,责任重,使我们在工作中精神长久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而作为男助产士,除了要面临高强度的工作,还要面对个别产妇及家属的不理解。
赵亚松回忆,有一次,一名外地产妇的丈夫对男助产士十分抵触,在科室里非常忙的情况下,不但要求他回避,甚至对他恶语相向。
“我们是解除产妇痛苦的,上了好几年班,遇到这样的情况并不多。”面对个别产妇家属的不解,赵亚松都忍了下来,还耐心地帮助产妇接生了宝宝。他良好的工作态度感化了这名产妇,事后产妇也给丈夫做了思想工作,最后这位新爸爸不好意思地向他道了歉。
“无论是产妇、家属,真正上台后,关注的焦点是母子的平安,对身边医护人员的性别已无暇顾及。”赵亚松表示,男助产士在体能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身边都是女同事,毕竟是男生嘛,我就多干点儿活。”
挨产妇踢是家常便饭
“累并快乐着,一刻不敢放松。”赵亚松说,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产科被认为是最幸福的科室,因为和别的科室愁苦不堪的病人相比,分娩室每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因而充满着喜悦和欢乐。
人们都说,生孩子是喜事。然而,助产士为了确保母子平安,在分娩室却经历着各种考验。
赵亚松介绍,助产士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须紧急处理的事件,如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等。
“产房的灯,一年里都没熄过。”赵亚松介绍,因为每天都有孕妇生产,所以任何节假日产科的医护人员都没有机会休息。打麻药、消毒、侧切、接生、保护、缝合……这一系列娴熟的动作,赵亚松每天都是弯着腰在无菌台上完成的。再加上无影灯的照射,每次接生他都汗流浃背。
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在话下,赵亚松也迎接了上千个小生命的到来。然而,工作中最让赵亚松头疼的是产妇的不配合,有些产妇会因为疼痛难忍而乱挠乱踢,“接产时挨上几脚是家常便饭,而被喷上羊水、沾上血也避免不了”。
产妇的不配合,也给助产士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赵亚松介绍,助产士在缝合或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时,可能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刺伤,在日常工作中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感染肝炎或艾滋病等。
“遇到不理解、不认可,我们也有委屈,但是看到新生命安全降临,看到孕妇产后兴奋的笑,我无怨无悔。”赵亚松表示,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他们坚持学习最新技术,熟练掌握各种应急预案,“在产房里,助产士是新生命的第一个拥抱者,每一次的母子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对话赵亚松:
想有自己的宝宝自己接生会不淡定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今年开始,你们是不是更忙了?
赵亚松:猴年压力很大呀!我们不祈求能按时吃饭,能让我们在忙碌中喝口水解解渴就行。水不敢多喝,因为有时忙起来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吗?
赵亚松:我刚刚新婚嘛,按照家乡的风俗,得回家过年。除夕当天是下夜班,带着媳妇回家看看爸妈。因为是找同事串的班,回来还得还人家,在家呆不了几天。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你最大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赵亚松:愿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还有,总给别人接生宝宝,猴年想有一个自己的宝宝。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以后你有孩子了会不会自己接生?
赵亚松:如果我媳妇身体条件允许,我争取试试。我感觉我肯定会紧张,不能像往常一样淡定了。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