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颗传递正能量的种子---记中山区优秀妇女典型刘春雁
刘春雁同志是昆明街道华昌社区党总支书记,几年来凭着一种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靠着一个常年坚持锻炼的好身体,拥着一股扎实工作的热情,怀着一颗情系百姓的爱心,为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戴,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她先后被授予区学雷锋标兵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巾帼社区服务标兵、安置再就业先进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模范退休职工等光荣称号。
一、动真情情铸“一号工程”。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牵涉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凡是社区干部都知道这项工作的艰难。为了社区里400多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刘春雁不知伤了多少脑筋,跑了多少腿,磨了多少嘴,搭进了多少电话费。刚开始,她的兜里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看到报上、墙上或路边店面有招工信息,她就急忙记下来,与招工单位联系,谈好用工条件、待遇,再亲自领着下岗职工去面试,上岗后,她还定期去回访,了解下岗职工的工作情况,事先谈好的工资待遇不给兑现,她还要找用工单位去协调,保护下岗职工的利益。社区有个下岗职工王秀珍,离异,独自抚养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刘春雁给她介绍到市老干部局招待所食堂工作,可没想到,工作的第三天,她就把手烫伤了,刘书记一边安慰她安心治疗,一边到用工单位协商,介绍了她本人的家庭情况,得到了用工单位的同情,不仅为她承担了全部医药费,还给开了一个月的工资。感动得王秀珍流着眼泪说:“刘书记,您为我操老心了。”由于现在提倡双项选择,给再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每个下岗职工都介绍4、5次,最多的先后介绍了14次工作。后来,刘春雁把社区单位的领导请到社区,介绍了社区再就业工作情况,成立了由这些领导参加的安置下岗职工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的成立,大大地提高了华昌社区的安置就业率,这些社区单位的领导不仅把自己本单位的就业岗位优先留给社区,还主动地向下属企业或关系单位推荐社区的下岗职工,并保证了再就业的稳定性。当刘书记看到一些没有一技之长、年龄较大的下岗职工为再就业难而发愁时,她萌发了社区自己创办实体,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问题。于是,她开始了又一次的创业,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她就通过自己的学生、朋友、社区单位等关系,找项目,找合作伙伴,并建立了社区服务站,成立了20多人的卖报哥、卖报嫂服务队;与大连阳光美容美发学校联合组建了美发服务队;与金州纺织厂安波温泉疗养院联合开办了休闲旅游疗养服务队;与老盖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家政服务,他提供技术指导和项目,社区提供组织和人员。她还拿出有限的积蓄,扶持下岗职工创办了面食加工点。1999年,经过多次谈判,她又与大连体育场签定了为实德足球队甲A联赛和重大活动清扫体育场的合同,并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队伍击退了众多的竞争者,一直干到了现在。这些社区服务项目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就业难问题,而且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陈宝祥夫妇双双下岗三年就业无门,刘书记给夫妻俩介绍了卖报的工作,俩人早出晚归,服务热情周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到他报点买报的人越来越多,收入很好,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他已担任了昆明卖报点的点长,搬进了新家,被评为中山区再就业先进个人。下岗职工郑洪河原是住宅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省建设厅先进工作者,下岗后,由于心里不平衡,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妻子也失望地离开了他。刘书记及时找他谈话,并送给他八个字:“放下架子,路在脚下”。并为他安排到一户人家擦玻璃,为了给他壮胆,刘书记早早地来到现场等他,使他很受感动,由于他的服务很认真、很仔细,住户很满意,非留他吃了一顿中午饭。郑洪河看到自己的服务得到了认可,通过劳动也获得了尊重,心里的包袱放下了,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出来,他发挥自己的土建、木工等专长,向社区服务站的其他人员传授技术,外出承揽了为社区单位粉刷房屋,为松下公司制作货架子,为实德集团小平岛别墅铺设中央空调管道等业务,并从此担任起了我们社区服务站的站长,妻子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他激动地说:是刘书记给了我幸福的家庭,是社区服务为我提供了人生的舞台。现在,华昌社区417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再就业,成为了无失业社区。下岗职工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激心情,凑钱绣了两面锦旗:“心系下岗工,帮困似亲人”、“下岗失业之家”,送给刘书记和社区党支部。
二、献爱心扶贫助学子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早在五年前,刘春雁就与普兰店市瓦窝小学的特困生蔡明结成助学对子,从经济上、从教育上给她提供帮助和指导,每逢年节,刘书记都买上食品、衣物到农村去看望她,暑假接蔡明来大连观光旅游,每次回去,还要给买一些学习用品和学习参考书籍,一直到她中学毕了业。一天,她接到了蔡明的来信,向刘奶奶诉说闲赋在家的烦恼,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立即给她回信,帮助她树立信心,并随信寄去200元钱,让她到大连,由刘书记出资去学习美容美发技能,自己好开店创业。接到刘奶奶的来信,蔡明马上回了电话,她哭着说:奶奶,您家里生活也不宽余,还这么照顾、资助我这个农村的孩子,我一定振作起来,自食其力,来报答您的关怀。”后来,她到北乐大集为别人买货,现在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柜台。像这样的孙女,刘书记还有好多。在华昌社区有个苦命的孩子叫李小琳,11岁的时候,妈妈因病去世,仅仅过了一年,爸爸又患了脑血栓成了植物人,12岁的李小林白天上学,早、晚照顾生病的爸爸,洗衣做饭,一边又一边地在爸爸的耳前呼唤:爸爸,您是我最亲的亲人,您一定要醒过来,陪女儿一起过人生。也许是听到了女儿的呼唤,也许是感动了上苍,爸爸终于醒过来了,但仍然瘫痪在床,不会说话,但小琳很满足,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继续为爸爸的康复做努力。先后考上了大连二十四中学,入了团,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宋庆龄奖学金。2001年夏天,李小琳成为了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在辽宁省唯一录取的大学生,可面对近万元的学杂费,使李小琳萌生了放弃上学,打一年工攒足学费再考的念头。当她拿着录取通知书,流着泪向刘书记说出想法时,刘春雁坚决地说:“你回去做好进京准备,学费的事我给你解决。”于是,她到社区单位寻求帮助,到街道申请救助,她还到大连广播电台利用“大连好人”节目,向社会好心人呼吁。终于,爱心有了回应,街道机关干部们捐款2000多元,社区2个单位的负责人每月分别资助生活费200元和100元。大连红旗镇盛达实业总公司的万渤经理听到广播后,立即给刘书记打来电话,个人资助学费5000元,并以集体的名义,签定了今后4年的大学学费每年6000元。开发区的王先生每月资助200元,并多次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北京看望李小琳,大连有名的“万帮先生”也以女儿李琳的名义,与李小琳结成姐妹对子,每月资助生活费100元。为了让她安心学习,刘书记又领着社区党员登门认了亲,照顾她的爸爸和80多岁的老奶奶,李小琳哭着说:“刘奶奶,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您”望着小琳穿着洗的发了白的校服,刘书记又领着她到商店,买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并要求她到学校要认真学习,争取早日入党。每年回来过假期,她都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元钱,让她买一些喜欢的书籍。现在,二年过去了,小琳的学习成绩名列前矛,年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像这样的贫困学生经过刘书记的帮助,有4个圆了大学梦。他们给刘春雁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助学不辞辛苦,帮困胜似亲人”。
三、牢记宗旨为居民群众服好务
为了使社区内的特殊群众和弱势群体得到帮助,刘春雁在社区党员、居民骨干中,开展了“不忘宗旨,这里有党员活动”“志愿者奉献活动”等,成立了13个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单位人员、社区党员、居民、学生293人组成,安装了爱心门铃,爱心电话,结成爱心联系户,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活动。使社区203户特困户和孤老户得到了爱心救助,83岁高铃的王桂枝大娘激动地说:“你们不是亲人胜过亲人,而不是胜似亲人”。看着刘书记每天忙碌的身影,不少同志都戏称她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她始终注意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经常参加治安巡逻小分队,定期检查“三线”等重点部位;她在民调工作中也发挥了老同志经验丰富的优势,注重思想教育,先后调解邻里、家庭、夫妻、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大量矛盾,付出了辛苦的努力。
刘春雁曾因工作需要,先后在三个社区居委会工作过,每一次变动,社区的居民们都舍不得她走。也有的人说刘书记你这么大的岁数了,图个啥?刘春雁说:我虽然已70多了,但仍然能为党分忧,为百姓解愁,这就是我最大的荣耀。这就是我老太太的价值所在,我的真情不变,我的爱心永恒,为居民服务,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