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她给四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温暖的家

10.04.2018  07:33

  拍全家福时,刘金艳的亲生女儿挎着父母的胳膊,站在了父母中间。

  刘金艳(左)和来投奔她的小宇。

  刘金艳是辽阳灯塔市铧子镇黄堡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在当地,刘金艳的好是出了名的,除了把自己的一双儿女带大,并不富裕的她还收养了4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并尽全力给孩子们温暖和母爱。她的生活靠一个小卖部维持,为了孩子们有衣穿、有饭吃、有书念,刘金艳经常去捡破烂儿补贴家用,被称为“拾荒妈妈”。她曾获得省十大杰出母亲、省道德模范提名和辽宁好人、辽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打电话给刘金艳,69岁的老人说:“过来吧,欢迎你来我家串门。”语气轻快,声音洪亮。

  从灯塔市铧子镇搭乘传说中的“神牛”,没多久就到了黄堡村刘金艳家——路边有一栋二层小楼,旁边有个平房,平房门上面写着“金艳批发部”,十分好找。

  除了靠着一面墙摆放着一个个荣誉证书和绶带外,“金艳批发部”与村里常见的小卖部没有太大区别。经历搬迁、翻修、扩建,这个小卖部依然是刘金艳和老伴儿张远义最大的收入来源。

   从第一个孩子来我家算起,有31年了

  记者到达小卖部时,刘金艳没在。一个长发女孩像在自己家一样招呼着记者:“大姨马上回来。

  刘金艳回来后告诉记者,这个女孩叫小宇,她并不在自己曾经收养的4个孩子之内。“这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去世后,她就过着流浪生活。她跟我妹妹认识,我也就认识她了,之前她病得不像样来投奔我,我就想一定得把她救过来,到处找大夫,终于把她抢救回来了,然后她就一直在我这儿住着。

  不久前的那场大雪,让村里一个60多岁的残疾人出不了门,刘金艳就带着小宇一起去给他家扫雪。别人遇到困难时,刘金艳总忍不住帮上一把。

  “看不着就算了,看着了就不能不管,大姨就是这样的性格,你说怎么整?”历数着自己管的“闲事儿”,刘金艳问记者,也像在问她自己。

  “从第一个孩子来我家算起,有30多年了。”刘金艳清楚地记得,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美美属狗,今年36岁了。

  那是1987年,刘金艳在当地一座煤矿附近开了一家小卖部。当时,一个邻居告诉刘金艳,邻镇有个5岁的小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突然病危,小女孩无依无靠,不知将来怎么样。热心肠的刘金艳骑着自行车就去了,看着这个脏兮兮的小女孩,刘金艳心疼了,征得孩子奶奶的同意,刘金艳抱起孩子说:“跟妈妈走吧,妈妈家开小卖店,有好吃的。”就这样,刘金艳把美美领回家,并给她洗了澡,从里到外换了一身新衣服。从此,美美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没人管的孩子终于有了妈。到了上学的年龄,刘金艳又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31年来,刘金艳一直把美美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对待,操心她成长,操心她出嫁,操心她生孩子,美美也把刘金艳当成亲妈。现在,美美已成家立业,并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美美第一次生产时,刘金艳为她支付了2万多元的医疗费用。美美的第一个孩子身体不好,刘金艳又张罗着给孩子看病,之后,又帮美美把孩子带到6岁。

  美美全家如今都在河北,刘金艳想他们的时候,就拿出照片看看,回忆美美和她孩子小时候的事情,总惦念她们过得好不好。

   第二个孩子说:“姑妈,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由于家附近有煤矿,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经常到刘金艳的小店买东西。一天,一个30多岁的周姓男子领着一个4岁的小女孩走进店里,他一进门就给刘金艳跪下说:“大姐,您心肠好,帮我带带孩子吧,我找到活儿就来接她。”这个男子说,他从黑龙江来灯塔打工,妻子跟他闹别扭离家出走了,自己没能力照顾孩子。

  就这样,刘金艳留下了这个小女孩圆圆。虽说圆圆称她为姑妈,但她一直把圆圆当女儿来待。一次,圆圆生病,刘金艳急得满嘴起泡。圆圆也喜欢姑妈,刘金艳走到哪里,圆圆总是跟到哪里。过了不久,这个男子一个人离开了当地。一晃儿,圆圆到了上学的年龄,刘金艳想,不能耽误孩子,就把她送到了学校读书。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圆圆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圆圆的生母来了,哭着要领走女儿。

  圆圆虽然有4年多没见过亲生母亲,但还是搂着这个女人不愿意松开。刘金艳想,孩子还是跟着自己的妈妈比较好,就同意她带走圆圆。她们离开的那天,正赶上下雨,刘金艳冒雨把娘俩送出很远,最后把伞留给母女俩,自己顶着雨跑回家。临别时,孩子发自内心地说:“姑妈,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随后几天,刘金艳吃不好、睡不着,想圆圆,想圆圆临走时含泪抱着她说的话。到现在,刘金艳还是经常想起圆圆,挂念圆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关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