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择 信息化如何推动优惠落实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市地税局减免税规模达151亿元,受惠企业12.9万户次。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发展。其中,为小微企业减免税收3.1亿元,增长27.8%,以税收杠杆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减免36亿元,增长25.6%,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用优惠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重点政策和重点产业实施督导考核,2119户战略性新兴企业减免税收90.3亿元,增长34.7%,建长效机制保障政策落地、企业受惠。
多年以来,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很好地促进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落实,则是税收优惠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深圳市地税局运用信息化手段,从会计核算、落实提醒、数据分析和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逐步形成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新常态”,实现了对每户纳税人和每项减免税政策的精细核算,推动了优惠落实和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了税务机关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全面监控,精细核算,实现减免税核算链条的双向畅通。
通盘了解所有税收优惠与受惠纳税人情况是第一步。这一步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则更为直观有效。深圳市地税局构建了完整的减免税核算体系,将所有税收优惠政策和优惠对象纳入核算范围,实现了对退库减免和征前减免事项的全面监控,并将核算颗粒度进一步细化,实现了对每一户企业和每一项政策的减免税精细核算。
搭建顺畅的减免税核算链条,基于申报征收明细数据,采取统一核算标准,按照多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生成减免税会计报表,各管理部门、各功能模块均使用相同核算数据,发挥了计统部门在减免税核算管理中的牵头引领作用,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权威性。
搭建减免税查询统计平台,使税务人员可以查询到标准统一的减免税统计数据,还可以通过系统特有的下钻功能,直观地查看到各类统计数据中包含的企业名单及每户减免情况,打通了从明细到统计、再从统计到明细的核算路径;而通过“一户式”和“一政策式”功能模块,税务人员可以查询到每一户纳税人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每项税收优惠政策所惠及的具体企业,方便税务人员掌握税收优惠的具体落实情况。
——强化考核,主动提醒,推动政策落实和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依托服务转型升级平台,筛选了12项重点优惠政策、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跟踪和监督考核,定期公布各辖区重点政策落实率、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落实率,将各区局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形成基层税务机关严格落实优惠的“紧箍咒”。
同时,通过比对上述重点政策和重点行业的应享受和已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名单,将其中“应享未享”企业名单,通过风险管理平台,推送到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并将风险管理延伸到纳税人,通过纳税服务平台,对“应享未享”企业实施点对点的政策提醒,打通了从政策把控到基层落实、再到纳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分析,服务决策,打造服务转型升级的“拳头产品”。
通过开发、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对减免税情况的多维度集中展示,并自动生成减免税分析简报,为服务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利用完整详细的核算数据,深入开展减免税效应分析、产业分析和专题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深圳市地税局税收优惠落实成效和服务转型升级成果,为减免税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出建议。2011年以来按季报送16篇产业税收分析报告,均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已成为深圳市地税局税收分析“拳头产品”;2014年承担国家税务总局《全国重点软件企业减免税政策效应分析》课题,获得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肯定。
——简政放权,明晰职责,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
梳理更新减免税审批项目,明确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和审批流程等,并由信息系统进行全过程监督,充分保障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推出10类40项税收优惠“以报代备”,大幅简化税收减免办理手续,有效提高了优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准确度和便利性;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后续跟踪管理职责,要求管理员定期采集和录入纳税人信息,建立优惠事项电子台账,切实加强后续管理;针对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系统标识和申报模块改造,实现系统自动填报和智能审核,确保企业税收优惠应享尽享。
这些建立在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的措施,为税收优惠的全部落实提供了保障。让每一户应享企业实享优惠,激发了企业活力,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了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了经济税收协调增长。数据显示,近5年深圳市地税局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04,比“十一五”期间降低0.58,经济税收更趋协调;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达76.3%,比2009年提高5.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占比达16.5%,比2009年提高9.1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