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妇联做实“四个精准”帮扶贫困母亲脱贫
扶贫对象和目标精准。致富工程确定每年扶持5000名左右农村单亲贫困母亲。也就是对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我省当年农村扶贫标准、具有劳动能力和发展项目意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农村单亲母亲进行扶持。通过项目扶持,不仅帮助贫困母亲脱贫,更要改变她们的精神面貌,提高综合素质,让贫困母亲及周围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母亲的特别关爱。各级妇联对贫困母亲拉网式调查审核、层层把关、筛选公示、精准识别,确定扶持对象,并分类建档立卡。
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各级妇联在听取贫困母亲意见,充分考虑贫困母亲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贫困母亲发展的种植、养殖、手工编织、家政服务、食品加工销售等项目。贫困母亲确定项目后,各级政府分级出资,给贫困母亲提供项目款或等额种苗、种雏及生产加工原料等实物扶持。各级妇联还采取各种方式提供资金扶持。省妇联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00万元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50名贫困母亲发展叮当车火勺项目和养殖项目,实现人均年收入2.72万元。喀左县妇联与扶贫开发局以项目到户方式,先在5个乡镇试行发放了项目资金6万元,帮助55户单亲贫困母亲上了种养项目。宽甸县妇联争取扶持资金10万元,依托县葆春蜜蜂场,为30名单亲贫困母亲每户提供一箱中华蜂,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当年不摇蜜可分蜂3至4箱,实现每人每年增收万元以上。各级妇联协调发放的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也重点向贫困母亲倾斜,帮助她们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手工编织等致富项目,让贫困母亲人均增收近万元。
扶持措施精准。根据贫困母亲及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细化措施。一是培训指导,技能脱贫。针对农村贫困母亲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项目发展需要的实际,协调有关部门对上项目的贫困母亲进行相关培训和生产指导服务。省妇联在“帮企业、稳增长、促振兴”活动中,为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拨付20万元,支持企业面向贫困母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省妇联驻村工作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点带面”模式对帮扶村妇女培训布老虎等手工制作技术,把贫困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还联系企业家与妇女签订合同,让原本贫困的妇女们掌握了实用技术,坐在炕头上就能实现就业。如今,手工编织已成为巴里营村妇女的品牌产业。对难以发展产业项目的,妇联把家政服务等简易技能培训送到她们身边,为她们找到一条快捷的就业门路。朝阳市妇联帮助191名贫困母亲获得劳动部门家政服务职业证书并持证就业。二是龙头引领,带动脱贫。各级妇联采取产业大户、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小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等举措,帮助农村贫困母亲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致富项目。抚顺市妇联建立女企业家+贫困母亲模式,发动女企业家协会爱心企业为贫困母亲提供生产资料、技术、销售等实际支持。抚顺宏业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为贫困母亲王秀芝无偿提供高新品种猪仔和饲料,带着她发展养猪项目,半年就获利5000元。营口市妇联建立合作社+贫困母亲模式,动员并支持返乡创业大学生徐小雯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营起5栋高标准大棚种植姬菇,发动贫困母亲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每座大棚年产值达16万元。三是结亲互助,共同脱贫。各级妇联采取结亲包扶、互助组等形式建立一对一、点对点形式开展帮扶。喀左县妇联结合省妇联“万名妇联干部结万家亲”活动,组织县乡50名妇联干部与50户单亲贫困母亲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包扶。辽阳市妇联组织建立100个互助组和10致富示范互助组,实现贫困母亲技术共享、生产互帮、生活互助、抱团发展。其中,女致富带头人谷宪芬,组织28位热心懂技术的互助团队,与13名单亲贫困母亲结对子,每人出资300元设立互助基金,带领她们发展獭兔皮开发及工艺制作,让单亲贫困母亲人均年增收3000元。
脱贫成效精准。星星之火,点燃了农村贫困母亲致富的希望。致富工程不但帮贫困母亲有了一个保底的收成,树立了生活信心,还促进了一方的和谐与发展。大部分贫困母亲不仅实现了脱贫,有的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喀左县平房子镇桃花池村贫困母亲姜秀艳,用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购买了2只基础母羊繁殖后,家庭年增收3000元,还带动村里4户贫困母亲也发展养羊项目。凤城市大病初愈后管人家借200元钱都没人敢借的林绿美,用妇联帮她落实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承包了80亩土地种粮食,自繁自养生猪,现在不仅还清了债务,还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一家人其乐融融。辽阳县昔日的低保户、单亲妈妈苗海燕,在各级妇联的帮助下,如今不仅创办了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肖老大”酸菜加工厂,还重新组建了家庭,生育了子女,全家人幸福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