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妇联突出四个重点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着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妇联上下联动,依托农村、社区1.5万个“妇女之家”寻找“最美家庭”。基层“妇女之家”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设置一个最美家风家训格言宣传栏(光荣榜),推出一面“最美家庭”笑脸墙,选出一批“最美家庭”典型,传颂一些身边“最美家庭”故事,引导每个家庭晒家庭幸福生活,议良好文明家风,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各级妇联层层举办“最美家庭”故事汇演讲比赛及总结表彰活动,开展 “家庭、家教、家风”主题书法楹联作品征集活动,推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接地气、常态化。今年活动的重点由村屯、社区向机关、企业、部队、学校拓展,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官兵把爱家和爱岗结合起来,在参与活动中增加爱系家庭、建功岗位、奉献社会的情怀。省妇联联合省文明办在辽宁广播电视台开办《辽宁好人家》电视专题节目和出版《辽宁好人家》图书,大力宣传“最美家庭”典型,倡导家庭文明新风,示范带动广大家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有力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区和美、社会和谐。
二是着眼提升家庭成员素质,继续实施女性文化素质工程。各级妇联抓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契机以及“三八”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举办党史宣传教育、典型事迹报告等主题教育活动,宣传表彰先进妇女典型,用中国梦筑牢妇女精神支柱,引领妇女和家庭成员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健康、智慧、幸福”女性为主题,开办女性公益文化讲堂。县以上妇联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家庭教育等重点内容,举办文化讲座。省妇联将录制婚姻家庭教育培训光盘,下发到村和社区“妇女之家”。各级妇联抓住国际家庭日、家庭文化周等契机,广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借助基层各类书法、绘画、摄影、舞蹈等学会、协会力量,引导广大妇女在参与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省妇联、省关工委联合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暨特困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活动,表彰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爱心妈妈,并资助1000名6-14岁的贫困儿童。各级妇联将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措并举为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健康,促进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是着眼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编制实施“十三五”家庭教育规划。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举办家庭教育高层论坛,征集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并予以表彰。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省妇联举办“让孩子快乐成长”家庭教育大讲堂,实施“家庭教育空中课堂”项目。办好流动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解决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今年省妇联将新建45所“妇女儿童之家”。各级妇联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儿童之家”规范管理,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强化信息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在丰富留守妇女儿童文化生活,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是着眼满足家庭服务需求,继续推进新风采家政工作。进一步扩大新风采家政服务连锁规模,省新风采家政服务中心在吸纳14个市妇联分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向县级妇联拓展。实施家政服务技能培训项目。采取实名制培训方式开展流动妇女培训,全年妇联系统将完成6300名培训任务。各级妇联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管理,依托已建家政服务基地,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打造“新风采”家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