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好事却摔倒瘫痪40岁儿子照顾11年没成家
刚下早班的刘春涛换下工作服立即往家跑,进屋十几分钟后就给母亲做好饭。11年来,他就是这样照顾母亲的。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摄
刚下了早班的刘春涛换下工作服立即往家跑,“中午给我妈做疙瘩汤和她爱吃的土豆炖豆角。”一进屋,刘春涛立即脱下外套,换上围裙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十几分钟后,一碗热乎乎的疙瘩汤就端进屋了。
“你别起来了,我端过去吧。”刘春涛跪在地上,把汤吹凉,送到因为做好事而瘫痪的母亲嘴里。
每天吃过午饭,刘春涛都会背着母亲下楼晒太阳,来来回回跑上跑下,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11年来,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停不下来,朋友们劝他找个媳妇,这是人生大事,他却总说:“伺候我妈就是最大的事,我自己的事不着急。”
爸去世妈妈受伤瘫痪
刘春涛26岁那年,父亲因脑出血离开人世,母亲与他和姐姐相依为命,后来姐姐远嫁外地,他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2005年7月的一天,母亲在下班路上遇到邻居打架,热心肠的曲志琴上去拉架,头重重地磕在了路边石上,头部的重创伤害了脊椎神经,曲志琴当时从头部以下身体失去知觉,从此丧失了自理能力,瘫痪在床。
“那时候就像天塌下来了,生活全变了。”刘春涛当时正在三好街打工,勤劳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让他做管理工作,但面对妈妈的情况,他立即辞职回家照顾妈妈。
去国外打工担心妈回国
刘春涛辞去工作,但不得不面临妈妈治病需要的巨额医药费,他决定跟亲戚去俄罗斯打工,把妈妈送到了姐姐家。
“到那边干了三个月就回来了,担心我妈去姐姐那儿住不习惯,还是决定自己回来照顾她。”刘春涛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便在碧塘社区找了份保洁员的工作。
碧塘社区书记杨玉春了解到刘春涛家里的情况,为了照顾他,只让他承担上午扫楼道的工作,下午可以一直陪着妈妈。
精心照料妈站立行走
“我当时就是死了,现在能这样,多亏我儿子了。”昨日,辽沈晚报记者在刘春涛家中见到曲志琴时,她说起话来,思维敏捷,口齿清楚。
在母亲受伤后的半年里,刘春涛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不敢离开。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如今虽不能下地行走,但可以扶着护具站立起来,多年卧床的母亲身上至今没有长过一块褥疮。
“那阵子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难、累、苦、痛,挺遭罪的。”他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帮妈妈调整插在脖子上的管,训练妈妈自主呼吸。
刘春涛每天清晨天还没有大亮就出门,将工作完成。随后马上回家为母亲做早饭,喂过母亲后,他匆忙吃上一口,就用轮椅推着母亲到外面晒太阳。
起初大家都不理解,看他这么麻烦,就说这个晒太阳的环节能省就省了吧,干吗还要天天晒啊。可是他说这个环节绝对不能省,否则时间长了会引起其他疾病。
每天他都要完成买菜、买药、为母亲按摩、喂水、喂药、定时翻身、换尿袋等一系列琐事。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碧塘社区书记杨玉春说,“小刘做事认真,是个大孝子。
照顾妈40岁还没结婚
刘春涛今年40岁,早过了结婚年龄,每次别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他都会跟对方说,我有个瘫痪在床的老妈,如果接受不了,就别见面了。
曲志琴提起儿子的婚姻大事特别着急,“前几天有个女孩来了,看到我的情况,人家就说能不能把你妈送敬老院,他就把女孩骂走了。”
“我要找媳妇,必须对我妈好,不然,宁可不找。”刘春涛说。
刘春涛之前曾经有个已经谈婚论嫁的女友,母亲出事那年,刘春涛把心思全放在照顾母亲上,没时间陪女友,俩人经常吵架,最后分手了。
妈最大心愿:儿能早成家
曲志琴由于长期卧床,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特别容易生气。
刘春涛就变着法儿地哄着母亲,将每天看到的新鲜事儿讲给母亲听,逗母亲开心。
一次母亲无意中提起了小时候带刘春涛去北陵公园游玩的事,看着母亲向往的眼神,他默默地记在了心上。他向别人借来了平板车,推着母亲来到了北陵。
一路上母子俩边走边看边回忆,有说有笑。“他小时候我驮着他,现在他推着我,那天是我11年来最开心的一天。”曲志琴说。
“我现在最大心愿就是他能找个媳妇,成个家。因为我他连对象都不看,我一点招都没有。这孩子宁可不要媳妇,也得要我这个妈。”曲志琴皱着眉头说。
曲志琴拉着碧塘社区书记杨玉春的手说:“我托你个事,帮着给他找个好姑娘。”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