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陆路运输类突发事件

24.03.2016  12:08
    陆路目前是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重要途径。高速公路上每年都有较多交通事故发生,如果有毒有害物质因爆炸、泄漏等原因进入环境,就会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演变为环境突发事件。

陆路运输类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交通事故何时何处发生是完全不可预知的,交通全线都是风险点;二是污染物总量明确且相对较小,总量取决于货车的载重量;三是处置难易程度与事发地的空间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开阔地带有较充裕的缓冲空间,临江湖或山谷等不利地形则提高了应急处置难度。此外,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也与应急处置密切相关,并直接决定了影响度。

如何妥善高效处理陆路交通运输类环境突发事件?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控制车辆驾驶员、随车安全员等相关人员,获取有效信息。要通过询问及查阅随车单据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污染物类型及数量。这是开展后续应急处置的基础资料,抓住这个关键就会赢得主动,提高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否则就会处置不力。例如,曾经有运输农药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起火燃烧,驾驶员可能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竟然弃车逃逸。相关部门火速赶到现场后只感觉气味难闻,短时间内难以判断是何种污染物,多个实验室连夜加班分析才检出农药成分。

二是合理选择处理方式,降低环境风险。车辆在公路上发生爆炸、泄漏等事故后,污染物主要有气体、水和土壤3个走向。对于气体污染物,疏散周围人群是第一要务,其次是现场喷洒药剂进行中和处理等。处置陆路交通运输类环境安全事故一般在旷野进行,工程措施和现场清理不可避免要用水,必然产生一些水型污染物。这就要求在下游合适地段修建临时蓄水设施进行拦截,阻止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周围自然水体中。蓄水点要有足够容量,并且考虑垮塌风险,必要时下游再设缓冲坝。对拦截住的污水,要在制订稳妥治理方案后再做处置,不得让污染物自由漫流而扩大污染范围。陆路交通运输类环境突发事件一般不会导致大面积严重的土壤污染。对于部分受污染土壤,在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作为危险固废转移填埋。同时要关注污水流经沟渠的底泥,以免遗漏污染物。陆路交通运输类环境突发事件处置是涉及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综合治理,要根据重点污染物类型有所侧重。

三是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事故发生。要进一步提高陆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防止安全事故产生,以减少环境危害。发货单位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随车配备一些应急处置物资供急用。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告之其在紧急情况下应如何科学应对。要制作应急处置卡片,载明应急处置措施、使用药剂等信息,驾驶员依其报警后,有关机构和人员可有备而来。

四是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应急处置是最检验综合反应能力的一项工作,既要有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又要有从容应对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加强日常管理,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要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和物资储备等工作,时刻做好应急准备。要加强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和配合,形成应急处理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