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手一份助学案 “内生型课堂”激活志趣
四十三中学语文教师黄冰在研讨会展示课上与学生讨论作文
同样一堂课,两位老师两种上课结构,哪种Style是学生的“菜”?上课时不仅老师有教案,学生还有助学案,学生能更好地吃透课上内容……12月16日,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第二届教育研讨会在崇山校区召开,学校“内生型课堂”正式亮相。研讨会上,学校教师通过课堂展示、学科论坛,与来自上海、广东、四川等全国各地的知名学科专家、主讲教师进行了一场“知识大爆炸”的切磋和互动。
对“一言堂”说不
英语,是门让不少学生很头疼的学科,一些学生笔头功夫可以,但一张嘴就变成了“哑巴”。但在研讨会的英语展示课上,四十三中学英语教师李康却能让学生们争着抢着发言。
“我们收到一个学校的通知,让我们班举办一个英语周活动,你能想到哪些活动呢?”英语课以这样一个有趣的任务开始。短短40分钟的课上时间,学生们不仅完成了语法学习,还以小组为单位为英语周设计了海报,并完成了通知稿的撰写。
有着12年从教经历的李老师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相比以往,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堂课除了老师用的教案,我们还为每位学生都准备了助学案,每项教学任务都‘埋’到助学案的任务里。”
探索“内生型课堂”
记者了解到,2014年,该校正式开始了内生型课堂的探索、实践。
所谓“内生型课堂”,即让学生由内而外,激活志趣。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长苏虹表示,内生型课堂,要实现变教师的全面教为重点教、变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变课堂的静态预设为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相结合的课堂形态。
为此,学校开展了“内生型学习设计”的专项研究与实践。
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从思考“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设计教学活动”转向“设计学习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追寻好课堂”课改论坛。截至目前,五届论坛的畅所欲言、思维碰撞,五届学科教学研讨周的全员参与、全学科推进,同课异构、同课续构、专家面对面等方式让教师队伍成长迅速,为“内生型课堂”推进和完善提供了保障。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两年多来,“内生型课堂”对学生的改变大吗?答案是肯定的。
“感觉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有了光,每天都精气神十足。虽然他们只是初一、初二的孩子,但不少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能积极主动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苏虹告诉记者,“内生型课堂”的价值取向是“主动进取、自主发展、终身学习、享受进步”,“这也与今年9月国家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相契合,我们也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和能力,同时让他们‘内生出素养’。”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萧林熙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