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探究比报兴趣班有用得多
龚鹏
东北育才学校创新教育研究所所长,2009年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颁发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区域奖”,成为全球仅有的4名获奖者之一,也是亚洲唯一获奖者。此奖项专门用于表彰全球在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年轻教师。
保护孩子提问的兴趣
创新人才理论认为,影响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寡。如果家长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件事情的本末来由,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去参加任何科技活动班都要有效得多,而且还能够促进孩子对很多课堂知识的学习。孩子最后收获的是能力。
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孩子提问的兴趣。如果孩子问几个问题后,无人理睬,慢慢地,就不喜欢提问了。大家看看周围,年龄小的孩子经常会问为什么,可到了高中,学生们连课堂上老师的提问都不想回答了。为什么呢?那个充满怪点子、奇特想法的孩子哪去了?
所以家长们,请耐心回答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当然,家长不是百科全书,孩子的提问五花八门,如果不懂,可以明确告诉孩子,然后带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培养儿童探究式学习能力
此外,请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多家长经常感叹,新奇特的产品,包括那些复杂功能,都是孩子最快学会的。智能手机出现问题,家长还要去“请教”孩子。这就是由授受式学习转变成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改变带来的结果。
建构学习理论认为,自己探究得到的知识点是最牢固的。但很多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成绩是不相关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孩子获取知识和能力,但探究式也是效率比较低的学习活动,并不适合用在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在家庭中营造支持性的生活环境
现在很多学校设立创客空间,给喜欢探究的学生一定的条件支持,包括一些学校的探究性科学研究实验室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同时在家庭中也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家里的时间,除了用在做作业之外,能够有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小课题来探究一下,到学校再分享。
环境营造和探究活动并不难,它存在于一个科幻电影中,也存在一个厨房里的小实验中,还可能就是在爸爸开车时候和孩子讨论的几句话,这些潜移默化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杨主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