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习总书记再次表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石是人才,必须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创新人才而用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时代。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大有作为。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古圣先贤已察其要领,中国共产党人更得其精髓。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党的旗帜下就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英才,用热血、智慧和创新创造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当年,钱学森这位被美国人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的伟大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得士者强,失士者衰”最生动的例证。
业以才兴,国以才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实现中国梦的新的伟大征程,决定了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有赖于各条战线培养、造就、发现一批批可堪重任的英才。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习总书记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视,为我们如何育才、用才,以人才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爱国主义精神是育才之魂。习总书记勉励中华才俊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总书记的热切期盼,为如何育才提出了关键指引。
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为国成才、以才报国是成就事业最强大的动力。今天的海内外中华英才,同样要满怀这样的情怀和志向,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凝聚人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吸引人才,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要通过生动、有效、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英才们深深懂得,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激励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奋发成才,报效祖国。今天,要通过学校教育等途径,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当代青少年自觉树立“为中国梦而读书”,时刻准备着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才俊。
矢志刻苦学习是成才之基。习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总书记希望我们的人才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人才成长的极大激励。
当今,新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生产模式的出现使许多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任何一成不变、“一招鲜,吃遍天”的旧的评价标准显然已经过时。人才要持久“吃香”,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战胜自我。因此,迫切需要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刻苦学习,靠理想驱动,也要“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激励。中国梦也是人尽其才的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需要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越是“有用”,就越能激励人才不停地吸收新知识、养成新本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奋力创新创造是用才之道。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中国梦用才,要用的是创新创造之才,也就是总书记所概括的“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古人云:“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中国梦聚才,必须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尊重创新自主权;必须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制度樊篱,克服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采取科研成果参股等形式,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实现价值;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行行出状元”。如果说,高端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顶尖”,在各行各业中创新创造的高技能劳动者则是基座。为此我们要拓宽人才视野,要看到新一代素质更高、视野更广、技能更强,支撑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工人,同样也是创新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夯实人才金字塔的基座。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只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继续深化改革,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就不愁形不成不尽“人才”滚滚来的景象。如果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都不断完善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人尽其才必然人才辈出,人才强国必能托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