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问题,人就变得异常脆弱”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主任记者李战洲)气球没追到,妈妈和姥姥却不见了。3月5日,辽阳一7岁男孩在广场玩耍时,和妈妈姥姥走散,关键时刻,多亏民警帮助他找到亲人。
昨日,辽阳市交警支队白塔大队王东宇警官回忆,事发5日13时20分,巡逻民警在白塔区广佑寺广场发现一个男孩正独自抹着眼泪,嘴里不停地喊“妈妈”。经询问得知,孩子叫亮亮,今年7岁,因追气球和妈妈姥姥走散。亮亮不知道妈妈手机号码,也说不清家庭住址。
两名警官把他抱到警车上,开始帮他寻找家人。13点40分,他俩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年妇女神情慌张,满头是汗,于是上前询问,她俩正是亮亮的妈妈和姥姥。
亮亮妈妈说,当时忙着照顾老人,结果忽略了儿子。随后,民警将三人送回家。
民警提醒,春天到了,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多,家长一定要看好孩子,“小孩子贪玩好动,家长一定要看护好他们,另外,最好出门前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孩子所在学校写好带在他们身上,以防万一。”
大连心理援助热线由白天延长至24小时凌晨是心理援助需求较高的时段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陈卓)从小常被父亲责骂,结婚后与丈夫的感情又不是很好,当工作的压力也向她袭来时,女白领崩溃了,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幸好,她及时拨打了心理援助热线,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热线五天打消6人轻生念头
从3月1日起,大连市心理援助热线由原来白天8小时接听升级为全天24小时接听。相关负责人许俊亭介绍:“从3月1日到5日,我们接听了100多个电话,平均每天要有20个,而且在这5天的时间里,我们已帮助了6人打消轻生念头,而在2013年和2014两年里,只有7名有自杀倾向的来电者。”
谈及升级的原因,许俊亭说:“大部分需要心理辅导的市民,在白天都要上班、上学,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们不方便拨打求助电话,而且凌晨是抑郁症患者需要援助和产生自杀倾向的高发时段,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干预。”
心理问题多来自家庭
据大连市心理援助热线方面统计,在城市中需要心理辅导的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健康疾病、恋爱及工作等。许俊亭介绍:“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家庭方面,因为家庭环境是不容易被改变的,而且是长时间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许俊亭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需要面对的压力有很多,家庭自然就成为舒缓压力的最后‘阵地’,一旦家庭出现问题,人就会变得异常脆弱,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许俊亭表示,自杀作为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一种极端表现,是日积月累产生的,在自杀之前,当事人往往就会流露出一些倾向,例如经常叹气,说一些类似“这个世界没我会更好”的话,或者变得焦虑和抑郁,这些都需要身边的人注意。
此外,有过自杀经历的人实际上更加脆弱,一旦突然出现慷慨、大方的表现,或许都是要再次轻生的苗头。家长和学校等身边人更需要给予其关心和帮助,不要因此嘲讽或激烈批评他们,而需要弄懂他们的真实需求,对症下药地去关怀帮助他们。一旦发现那些已经呈现出严重自杀倾向的人,则需要及时就医。
-典型案例
40分钟心理干预救她命
许俊亭介绍,3月初,一名30多岁的女子在深夜打来求助电话,“说自己小时候在家里常常受到父亲的责骂。结婚之后,与丈夫的感情又不是很好。同时,面临的工作压力让她产生了轻生想法。当时我们工作人员对她的心理痛苦指数打分是97分(满分100分),就马上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劝慰她要坚持生活,要积极面对问题,在40多分钟的心理干预之后,成功帮助她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心理痛苦指数降到30多分,第二天我们拨打随访电话,她已经正常工作,而且情绪也是比较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