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家庭至少四成收入花在儿童身上 多用于学习

30.05.2016  08:25

  5月27日,本报一篇名为《一个娃报9个兴趣班一周花费1200元》的报道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六一”儿童节临近,许多家长又开始张罗着给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节日礼物了。那么,细心的家长是否算过账,到底家庭收入的多少花在孩子身上了?

  近日,本报针对儿童消费的调查显示,在给儿童的总消费(仅限于服饰、娱乐、学习,以下均同)中,多集中于月消费500元至1500元,但随着年龄增长花销也增长,平均家庭收入的四成用于孩子消费。

  儿童各种消费中

  学习类占比最大

  这份调查共取得1852份样本,全部样本的被访者均为小学、幼儿园、婴幼儿的家长,年龄集中于26岁至40岁之间。被调查人群的家庭年收入集中于15万元以下,与社会主流收入一致。

  家长们每月给孩子的总消费支出多少钱?答案是:500元至1000元占比35.75%,比例最高;而每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占比为15.825%,1000元至1500元的占比为25.49%,1500元至2000元的占比13.88%,2000元至3000元的比重为6.21%,而月消费3000元以上的占比仅为2.85%。

  如果把儿童分为婴幼儿、幼儿园、小学三个阶段,家长在他们身上的月花费平均为1022元、1262元和1130元,可以看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平均花费最大,直接原因就是幼儿园托费占较大一部分。

  调查结果表明,在给孩子各种类型的消费中,服饰和游戏娱乐类各占3成,而学习类约占4成,是儿童消费中最大的一部分支出。虽然从消费金额上看,这三大类区别不大,但从家庭的主观意愿来看,学习仍是重中之重。

  课外教育方面

  集中表演和文化

  没上幼儿园的上早教,上幼儿园的开始上兴趣课,上小学的开始补文化课,这是沈城众多居民家庭的现实写照。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课外教育方面,家长的态度集中体现在表演类和文化类上,各占约50%的比例,与家长的消费倾向一致,其他类别的知识或技能几乎平均分布,美术类略高一些。

  具体分布表现为:文化类(如英语、奥数、古文等)为50.92%,表演类(各种乐器、演唱、舞蹈、表演等)为47.41%,美术类(书法、素描、油画等)为25.65%,科技类(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等)为13.55%,而体育类(如篮球、足球类)为16.41%,益智类(如棋类)为14.31%。

  而在为孩子购买书籍方面,则与课外教育明显不同,家长更多为孩子选择科普类、儿童启蒙类书籍,学术类书籍较少,与课外学习需求刚好相反。

  家长为孩子网购

  并不是消费主流

  在网购盛行的今天,家长给孩子购物更多是去商场、购物中心等场所选购,网购的比例仅占24%,这一比例低得超出人们的意料。

  按照孩子的年龄段来看,调查表明,孩子越大的家长喜欢在商场、购物中心购物,而孩子越小的家长越喜欢在专卖店购物,在为孩子网购消费方面,婴幼儿家长网购占比为28.09%、幼儿园孩子家长网购占比为25.33%,而小学生家长网购比例只有19.97%。

  对于这种现象,小学生家长陈伟认为是“合理的”。他说:“孩子小的时候,对物质的需求基本是家长包办,买什么用什么,而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他们对自己所需求的东西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见,也喜欢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家长会尊重或参考孩子的意见。

  在为孩子消费方面,杨女士对网购也有原则性选择,她表示服饰、玩具类可以网购,但食品、药品类,自己从来不网购,即便大型电商的商品品质越来越高,但她的这一原则至今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