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放学没等到家长 10岁男孩“失联”数小时

20.12.2014  18:06

  放学没等到家长,沈阳一名10岁男孩进地铁站取暖,和家长“失联”数小时。家属急得不行,发出寻人启事。“以后家里会考虑,多培养他自立的能力。 ”沈阳市民刘女士昨日感叹说。她的这番话,和10岁侄子“失联”事件有关。

  这起事件昨日曾在微信朋友圈中散播,“男孩名叫……,18日晚在铁百附近放学的路上不见的……”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核实确认,男孩安然无恙。

  刘女士称,孩子上下学,以前一直是家长接送到位。但在18日下午,家长遭遇堵车,等不及的孩子离开学校,进了附近地铁站取暖。这一下,孩子和家长走“岔”了。

  孩子知道父母的手机号码,但没手机,兜内没钱,也没向身边人借电话向家长报平安。

  18日晚9时许,又有家属陆续赶来寻找。大伙儿从地铁出站,看到了等在站内的男孩。

  家属感叹说,这次“意外”也算是提了醒儿,有必要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了。

   专家声音

  莫在宠爱中迷失教子责任

  “评估孩子身心成熟,并没有固定标准,但这起事件,暴露出家长在教育方面还需要‘补课’。 ”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颖认为,这起事件反映的是,众多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陷入误区,“大包大揽,包办代替,总以为为孩子做这做那算是尽了家长的责任,其实不断错失教育的机会。 ”

  王颖称,抛开这起事件中的10岁男孩不说,即便步入成年人的大学生群体,在自立教育、独立精神方面也存在缺陷,

  以至于曝出“大学生雇保姆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等新闻。

  “家长可能总觉得,孩子还小,过几年就好了,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 ”

  王颖说,家长这种观念是误区,是在宠爱中迷失了教子的责任,“应该教给孩子方法,培养他们自我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敢于放手,让他们去接受锻炼,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 ”

  王颖建议,如果家长对于教育子女有困惑,可向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