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学初中尝试弹性时长的长短课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兰晓玉徐月姣报道 沈阳的小学和初中将打破一节课40分钟的定式,探索推进长短课。同时,沈阳市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学区房”的名义开展销售活动。
近日,沈阳市政府发布《沈阳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完成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2022年,全市不少于2/3的区县(市)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标准;2025年,全市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
沈阳已有部分学校先试先行
沈阳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将会推进长短课、走班制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到202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达标率为100%,各学校国家及省规定课程开设率为100%。
从外地经验来看,长短课就是打破小学初中一节课40分钟或者45分钟的固定时长,根据课程特点,弹性安排教学时间。最长的课程可达到60分钟,最短的课程只有15-20分钟。例如美术等需要创作时间的课程,一般设定为60分钟;美文阅读、英语小故事等学科阅读拓展课,陶艺、球类等体艺类拓展课,一般为20分钟;还有部分学校自主设计了头脑思维、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15分钟的微课程。
沈阳市教育部门介绍,目前长短课模式在沈阳没有大面积铺开,只是个别学校在个别学科尝试。大东区白塔小学介绍,目前学校长短课的探索只在一小部分学科,比如科学、品德、综合、美术等。长短课的探索让课程更符合课程内容需要,每个学科是长课还是短课也不是固定的,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的。科学课的一节小实验就可以设计成短课,而有些探究实验课,需要带着学生实地探究的,就需要设计成长课,让探究质量不会因时间问题受到局限。
探索区域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校制
义务教育阶段要保障体音美教师的优先配备。降低教师“教非所学”率。严禁对教师缺员的学校“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教职工编制,严禁借调教师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
沈阳市将采取定期交流、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探索区域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校制。
方案还提出提高教师待遇,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在沈阳,近几年集团化办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集团化办学的形式,让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薄弱学校共同发展,集团内紧缺的名校名师就可以进行“名师送课”,紧缺学科教师走到集团内薄弱学校讲课,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沈阳每年都会选派优质学校教师送教下乡,进行支教,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孩子。
房企不得以学区房名义销售
未经市教育部门批准,区、县(市)政府不得随意调整学区。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学区房”为名开展销售活动。坚持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未征得同级教育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先建后撤制度。
依法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实施配建学校“交钥匙”工程,新建学校验收要手续完备、程序规范、产权明晰。
对于老城区配建学校不足以及未达到配建标准的居住区,要通过优化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等措施保障标准的办学空间,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
沈阳市将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二孩”政策、“租购同权”试点、流动人口变化趋势及中小学办学标准,健全全市义务教育专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
2020年取消56人以上大班额
在消除大班额及大规模学校方面,2018年底,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到2025年,全市小学、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不超过2500人。
深入实行弹性离校。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长责任,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推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到2020年,学校体育、艺术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5%。
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免试入学
沈阳市对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进行了规范,到2018年底,各地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所有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统一笔试或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设置重点班。
落实民办学校属地管理责任,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和规模,严格招生计划管理和招生行为规范。严格查处学校变相选择学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