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热播 解读其中的“东北元素”

16.01.2016  18:53

  电视剧《少帅》播出后,逐渐升温。电视剧讲的是谁的故事,光凭剧名就很清楚。同时,这个剧也带来了大量的东北元素:演员们说着一水的东北话,扮演者清一水的东北历史人物形象。随着该剧的升温,也带来了一个话题,关于东北话、东北人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已经逐渐形成热点。今天,我们请来两位专家: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宋玉书和东北方言研究者黄殿礼,为我们解读这两个东北元素。

  影视剧中被丑化的东北人形象

  《少帅》刚一开播,“小张学良”这个形象立马火爆起来。头两集的所有焦点都集中在他的身上。长相萌不用说,演技也非常好,尤其一口地道纯正的东北话:“怎么叽叽歪歪地”、“提溜算卦地”让网友们乐开了花:“满嘴大碴子味儿,听起来超带感”;“太萌啦,不想让他长大”等等。虽然就两集的戏份,但是沈阳孩子周思羽扮演的这个角色极其成功。并且性格鲜明有特点,在第一集中的打架逃跑、气走老师等情节,也吸引了很多粉丝。

  抛开历史因素,单从艺术形象上来讲,周思羽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东北孩子,大获成功。但是,翻开这几年影视剧里的东北人形象,却不那么乐观了。还记得《夏洛特烦恼》中欺负马冬梅的“黑老大”不?丑陋猥琐,却说着东北话;《煎饼侠》中的“东北F4”,各种耍宝,浮夸搞笑;《心花路放》中的风尘女莎莎和黑帮……

  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就是落后、丑陋、傻气、愚昧、粗鄙等等,通过这几个热播的影视剧,东北人形象被扭曲得不像样子,为了搞笑,就加入东北人的形象,把东北人脸谱化。从外形、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都搞得浮夸滑稽可笑,观众是乐了,却伤害了东北人的形象。

  如何看待“被扭曲的东北人”

  东北人的形象近年被扭曲成这样,我们观众该如何看待?对于这个问题,在沈阳出生长大、在南方读书工作、现在又回到沈阳生活的陈明说:“你看,我就生长在沈阳,那些傻大黑粗什么的形象,我不敢说我们身边没有,但并不多见,沈阳够义气的哥们多,容易打交道,人也直爽。我在南方也呆过,说白了,坏人傻人哪都有。”

  宋玉书也认为,确实现在有一些东北人影视剧形象出了问题,那我们是否反思了自己的日常行为呢?

  此前,宋教授在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上也指出,这种现象“影响社会对东北人的认识和看法,形成关于东北人的刻板印象和认知框架……是非理性地表达了对东北人的认知偏差,都会影响东北人的真实形象。”这种现象最严重的杀伤力是疏离东北人与其他地区人们的关系,带来不同地域的文化隔阂。

  东北人荧屏形象应该是什么

  东北人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应该是什么?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宋玉书认为,东北人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太多了,比如义气,豪爽等等。在影视作品中,优秀的东北形象也有很多,题材不同反应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闯关东》,虽然朱开山是从山东闯到东北,但沉浸在黑土地多年,身上必定会形成优秀的东北人特征。再比如《中国地》里的“赵老嘎”,就是辽宁人,这是反映了爱国的方面;还有辽宁乡村题材的电视剧,虽然里面的农民角色还存在小农意识,但总体形象还是热心肠、幽默等;还有众多关于劳模题材的影视剧,勤劳、朴实等等特征也反应得淋漓尽致。“典型环境塑造典型性格,每一个角色都突出了单体方面特质。”宋玉书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能代表东北人形象。

  东北方言再次火爆的背后

  《少帅》里全是东北人,东北话自然就绕不开。有趣的是,东北话每次“公开亮相”之后,必然会掀起新一轮“你听得懂这些东北话么”的大讨论小测验。“皮儿片儿、提溜算卦……”等等这些词,我们平时也经常说。东北话为什么每次亮相都这么火?里面必然有规律可循。

  东北话研究专家、《魅力东北话》作者之一黄殿礼总结出如下几个特征。“东北语言的魅力主要是诙谐幽默,词汇量丰富。比如说,关于标准话定义,就是以东北词汇为基础,以北京方言为语调标准,所以东北语言在网上和生活中,容易被接受。能听个半懂,然后又很有意思,又有很多奇怪的词语,趣味性也强,这是东北话容易火的基础。”

  东北话来源主要是满语转化,这个大多数人知道,还有就是来自山东、山西等地的移民,带来的口音融合,大杂烩,还有后来东北人自己创造的词汇。这又是东北话容易火爆的基础,因为遗传了晋鲁等方言的基因,整个北方人都容易接受。

  “东北方言还有个特点,动词转名词,名词转动词,非常方便,广泛。比如吃,南方就是吃饭,吃水啥的,动词非常单调,但在东北,‘逮饭’就是满语,还有‘造’、‘塞’。”东北话还有个特点是形容词也多。“贼、可、老、净”等,且名词、形容词、动词转换非常容易。比如“埋汰”,表示脏了就是形容词,做动词就是污蔑、羞辱。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王海

   记者手记

  改变“你瞅啥”形象从自己做起

  王海

  这是在我身上真实的发生。去年年底,因为工作出差,和外省的朋友聊天。一个南京的朋友突然问我:你们沈阳是不是还天天马路上打架?隔了不长时间,另一个成都的朋友也问了同一个问题。两次的叠加,让我很惊诧。

  还有大家是否记得,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个试试?试试就试试!”言外之意就是二人话不投机,大打出手。

  虽然朋友对我的提问和这个网络段子,都有玩笑的成分,但是我们都不可回避一个问题:外界对东北人的认知,偏差得实在太厉害了。我们不能否认东北素质差的人有,但这绝不是东北特产,素质高下之分全世界都有。东北人被贴上这样一个标签,哪个东北人心里能舒服?人家的嘴我们管不了,但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可控的。虽然“从自己做起”这句话像极了说教口号,但它却是最有用的一招。至于怎么做,不用多说。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