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疆自治区农机局住村工作组发挥优势助农增收
21.01.2016 08:31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庄重的承诺,决心让增收梦想成真
3月1日,工作组一到村放下行李,就和村民见了面。工作组长贾立新一一介绍工作组成员,真诚地说:“希望听听村民对工作组的想法。”话音刚落,村民代表和党员就踊跃发言。“这几年我到兵团团场去了好多次,看到我们的棉花比别人的差很多,请帮助我们提高棉花产量”、“村里灌溉一直缺水,请工作组打井解决抽水问题”……村民对增收充满希望,工作组长贾立新当场承诺,“我们一定发挥农机部门优势,想办法提高作物产量,让大家收入有提高”。工作组组长清晰郑重的承诺,赢得了村民响亮的掌声。
一份承诺就是一份责任!接下来的日子,住村干部了解农业生产和收入状况,下田地查看土壤状况和灌溉渠道情况,全面了解、诊断农作物为什么产量低。工作组长贾立新到巴楚县、喀什地区向专家请教“阿克墩结米(13)村土质环境如何实现增产增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找准“村民种植方式落后、品种落后”等原因后,工作组与村民代表几番讨论,最终决定实施棉花、玉米和小麦换种促增产增收。
阿克墩结米(13)村一场生产的革命打开了帷幕……
棉花换种,推广科学种棉技术
要实现增产增收,工作组先从棉花入手。4月初,住村干部请来昌吉州棉花专家诊断把脉,专家提出给出了以“更换棉种”为主的7项措施,村党支部决定试种1750亩棉花增产示范田。
试种增产示范田,对村民来说是头一回。因为害怕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大一部分村民抱着观望和怀疑的态度。工作组长贾立新不停地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并采取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村民打消顾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先出资10多万元,帮助村民垫付了新陆中54号棉种款,并承诺如果村民的新品种棉花增产了再偿还。
工作组决定免费为乡亲们提供农药,出资2万多元购买除草剂免费提供给村民,工作组还从外地协调买来了10台新型自动喷雾器,免费供村民们使用,还购买测土配方所需硫酸钾肥料。村民灌溉缺水是多年来的难题,要让棉花增产,必须保证水。工作组出资30多万元,帮助村里新打6口机井,维修2口,彻底解决了灌水难题。每1个月请专家到田间指导棉花管理,并组织村民到邻近的22村参观,请教22村棉花“土专家”杨雄传授消灭红蜘蛛、喷施缩节安和叶面肥的技术,真正把田间管理的措施落实到位。
努力就有收获!增产示范田在专家指导和村民的认真管理下,棉株比其他棉田的更粗壮,长势十分旺盛。10月中旬,第1茬棉花开始采摘,村民努尔·买买提和妻子找到住村干部说,增产示范田让我们学到了科学种田技术,同样的面积和去年相比,1亩地3到4茬全部采摘完的话,估计多产100公斤左右。村民的话,也印证了棉花专家4月份的预期和工作组的承诺,棉花全部采摘完的话,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以今年的市场价6元左右计算,亩增收600元左右。
棉花增产了,看着朵朵雪白的棉团,住村干部与村民们一起欣慰地笑了,住村工作组副组长吐尔洪·吐尔地说,明年村里棉花可以按示范田模式大面积种植,棉花增产增收有保证。
玉米换种,积攒畜牧养殖业发展后劲
玉米是南疆农村主要作物,牛羊饲料草的上好原料。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中发现,80%的村民都养有牛羊,但因为饲草料来源紧缺,牛羊育肥成难题。工作组和村党支部根据专家的建议,先引导村民试种抗旱力更强的新品种玉米,再引导加工青贮饲料包,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
7月份,工作组协调一家种业公司,为村民免费提供4吨抗旱复播玉米良种新玉54号,还协调来新式播种机。从玉米下种到收获,在品种选择、基肥投入、犁地及整地质量关、播种方式、播后管理等各个环节请专家指导,尤其加大病虫害防治,搞好田间管理。工作组免费为村民提供了复合肥,并根据生长阶段和苗情进行了2次根外追肥;及时进行灌水、定苗,并加大病虫害防治,对早期玉米螟,后期棉铃虫和红蜘蛛等进时喷施农药,杜绝了以往虫害多的现象。
10月份玉米收获时,村民艾买提·艾合买提抱着玉米棒子来到村委会,找工作组说要感谢。原来,今年的玉米不生虫,玉米杆细棒子大、芯小颗粒饱,一株上结了2个棒子,产量比往年提高了很多。
工作组还引导村民将玉米颗粒和秸秆有效利用,通过办饲料厂的方式,将玉米秸秆加工成贮饲料,可以实现玉米颗粒和秸秆全利用双收益。工作组领办了村饲料加工厂,出资购买了2套粉碎打包机器,由1名住村干部任厂长,带领5名住村干部,有偿收购村民秸秆。村民既可将秸秆卖给饲料厂,也可以自己将秸秆粉碎加工成青贮饲料包,自己贮存冬天可供牛羊育肥,加快了畜牧养殖增收步伐。
根据专家和村民估算,今年的复播的良种玉米亩均单产增加50公斤以上,以当前玉米颗粒收购的市场价1.5元/公斤计算,亩均增收75元左右。村民艾沙·阿不都艾尼说,“我今年种子10亩玉米,自己加工了5亩青贮饲料,家里20只羊的饲料有着落了,将来发展养殖业我信心更足了”。
庭院种菜,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子
阿克墩结米(13)村人多地少,每家房前屋后都有两三分撂荒地,大部分村民没有种菜习惯,平时吃菜都要从巴扎买。“引导村民在庭院空地种菜,既可实现吃菜自足,也可以卖菜增加收入”,工作组长贾立新书记的一席话,让村干部的思路变得更宽阔了。
工作组积极协调、争取到40万元的“庭院经济项目”,种植“秋延迟”大棚西红柿。大棚的架子、菜苗由项目资金支付。为落实好项目,指导村民把大棚蔬菜种好种成功,工作组从喀什市请来技术人员,并积极协调巴楚县园艺场运来菜苗,全程参与并指导村民整地、安装大棚架子、栽种菜苗。工作组率先在村委会院内的5块地安装了大棚架子,并协调来旋耕机进行整地,种上西红柿,为村民作了示范引导。
原来计划40户的庭院经济,积极报名的村民早就超出了预期。目前,全村共有77户村民种植了28.3亩“秋延迟”大棚西红柿,户均种植0.36亩,预计10月底至11月初成熟上市,在实现村民吃菜自足的前提下,还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委会对面的努尔古丽·居买,一家5口人,每年吃菜要花至少1000多元,这次利用屋后3分地种了大棚西红柿,大棚架下边还栽种了豇豆,长势喜人。努尔古丽·居买逢人就说,“我们以前不会种菜,都在巴扎买菜吃,这次的大棚菜够我们和3家亲戚17口人吃了,多余的我还可以到巴扎卖菜赚钱呢”。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艾克拜尔说,目前西红柿的长势非常好,估计12月初可批量上市,以往年同期批发价3元批发来算,每亩毛收入至少1000元。利用庭院空地种蔬菜,既让村民学到了技术也赚到了钱。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21.01.2016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