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就业局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就业服务便民利民“八不出社区”

19.03.2015  10:40

近年来,随着促进就业工作的深入发展,工作重心不断下移,街道、社区逐渐成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为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管理服务水平,满足服务对象对就业服务的要求,市就业局从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入手,积极制定推出“八不出社区”行为规范,使就业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各项就业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一是开展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示范服务站”活动。2014年年初,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并结合就业工作实际,按照“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措施人性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服务手段信息化”的标准,制定了既能体现就业数量和质量的“硬”指标,又能体现社区服务站服务水平的“软”指标,形成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示范服务站”的创建标准,在全市社区开展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示范服务站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各项就业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以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就业服务各项工作开展,实现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失业登记、培训报名、创业指导、保险申报、补贴申领业务“八不出社区”。

二是实现基层就业资源动态管理。为全面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使各项优惠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失业人员,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通过优质服务体现出来,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服务手段,逐步建立了一个规范、透明、简单、实用和操作性强的统计台账体系。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准确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实现了统计台账不仅应反映“时点”情况,还能准确反映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跟踪服务情况,不仅能反映结果还要能反映过程中的管理情况,而且体现出服务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的情况。实现对就业困难人员动态化管理,为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是锁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援助。为使就业政策落实及时到位,针对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享受“4050”社会保险补贴人员,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实现“4050”人员不出社区就可以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在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中,通过建立就业困难人员援助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把城镇“零就业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的“四送”援助活动。通过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实现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直接对接的方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有培训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依托就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特色培训活动,集中为有技能需求的援助对象进行培训,通过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实现就业。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公益性岗位就业。2014年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共帮助1087人实现就业。(宫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