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区综合开发:用新理念打造山区经济增长极

23.12.2015  11:10
      曾经是荒山秃岭的沙河市红石沟区域,如今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从山顶到沟底,水土保持林戴帽、经济林缠腰、高效水果林住坡脚。沟域内蜿蜒的柏油路依山而建,把一道道沟坡相连。层层叠叠的梯田随山就势,如行云流水,恰似一幅田园山水画。
      随着山区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在我省(河北)像红石沟这样,荒山变成花果山的例子越来越多,各地因地制宜,用足用好山场资源,通过山区开发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树立生态致富新理念——
      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
      在邢台境内太行山区,有一个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小山村——栾卸村。
      村里,一座座红顶黄体的四层联排式小楼错落有致,槐树、梧桐、人工湖点缀其间。村外,环绕村庄的座座山丘上,是150多万棵银杏树,春夏季节满山翠绿,深秋初冬则遍地金黄,形成了村在林中、人在树中的美丽景色。
      优美的生态环境,得益于栾卸人致富理念的转变。
      栾卸村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从1979年开始,村里先后建起6座煤矿,通过挖煤卖煤,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而,经济发展了,环境却破坏了。为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他们关了煤矿。三年治水、数年植绿,他们在山上疏通水道,修建人工湖,并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机遇,先后治理荒山荒坡5200亩、退耕还林5000亩,建成万亩银杏园。村里还建起制药厂,开始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
      如今,漫山遍野的银杏树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村民还把银杏叶晾晒加工后供给制药厂。仅采收银杏叶入药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生态致富新理念让栾卸村实现了共同富裕,村民年人均收入11752元。
      栾卸村生态建设模式,体现了我省山区开发过程中,既要富又要绿的生态发展理念。省农科院党委书记胡木强认为,发展山区经济,必须树立生态致富新理念,把生态涵养当成山区潜在的金矿,以生态致富新理念激活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把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与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优质果品等产业,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
      目前,山区各地正从实际出发,根据区位、资源、产业基础,因山制宜,探索培育个性化的生态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绿色能源产业带、旅游休闲产业带、美丽乡村示范带,用自己的“一招鲜”,创造市场的卖点。
  树立协调推进新理念——
  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综合发展示范带
  “亲家母,恁坐下,听俺说说心里话……”豫剧《朝阳沟》脍炙人口的唱词会引发很多人的回忆。武安市列江村把自身《朝阳沟》“原型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与荒山绿化、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打造了朝阳沟景区,让小山村富了起来。
  列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海云介绍,他们把荒山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为一体,景区内原有村民全部迁出,另建新民居。整个山村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成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文物”。前来参观的游客说,这个景区把山与水、风景与民俗、戏剧与生活、场景与现实等完美结合在一起,独具特色。
  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和“朝阳沟”的品牌效应,列江村现代化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朝阳沟”干果、柴鸡蛋、小杂粮等系列产品应运而生。山区综合开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山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万元。
  与列江村不同,易县则打破乡村地域界限,以自然沟域为单位,把27个村的山场开发、产业发展和村落建设结合在一起,整体规划布局了“三带、四园、五区、八大产业”,大力发展林果、菌类、养殖、农业休闲观光等产业,延伸发展核桃油、核桃蛋白粉等产品,目前万亩林果科技示范园已建成,园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不足3000元提高到6000多元。
  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协调推进新理念。目前,这一观念在我省形成共识。各地正在把山区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融为一体,让自然山水美景与传统村落连珠成串,山山水水、村村落落都是景,把山区经济做大做强。
  树立合作共建新理念——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形成山区综合开发的强大合力
  我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5.68%,山区开发建设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经过多年探索,绿色发展理念正深入人心。
  初冬,行唐县神树湾生态农业开发园,山间小路的一侧,已经治理好的几百亩山坡上,大棚内的绿色果蔬,引得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小路的另一侧,3台挖掘机正在山头平整梯田。而在前几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园主刘彦位介绍,苹果、樱桃已进入丰产期,采摘观光每亩年收入3万多元。
  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在生态建设中获益的刘彦位,去年又租赁了1000多亩荒山,他说:“现在加紧整理梯田,明年开春把荒山都种上树。
  行唐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行唐县的荒山开发,采取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联合开发模式。政府整合涉农资金,扶持企业投资荒山治理,企业负责治理区域内道路、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统一供应种苗、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农产品,农民只管种植管理。多方合作机制的建立,达到了政府要绿,企业、农民得利的效果。
  建设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需要部门联动、各方面参与。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认为,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方式,高效整合多种资源,调动各方面参与山区建设的积极性,是我省山区开发的成功探索。(记者  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