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教师抑郁后患上帕金森
近年帕金森发病呈年轻化 从事深度脑力劳动的人更易患病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杨薇)患有抑郁症的人,要警惕帕金森病。
昨日,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尹忠民提醒,有些人先抑郁再患帕金森,这其实是帕金森合并抑郁症。
38岁大学老师抑郁三年患上帕金森
38岁的刘宏(化名)是位大学老师,虽然工作不是特别累,但对于同事关系、职称待遇等问题还是比较用心。
渐渐的,家人发现她心事越来越重,也不怎么爱笑了,35岁那年被查出患有抑郁症。
在几家医院的心理科都治疗过,也吃了治疗抑郁的药,可她的低落情绪一直不见缓解。当她38岁的时候,一只手突然无故震颤,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而之前的抑郁症也被医生证实是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所以只吃治疗抑郁症的药是不管用的。
尹忠民介绍,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有可能在帕金森病表现出来之前抑郁,也可能在患病后抑郁。先抑郁有可能是大脑组织损伤直接导致神经内分泌变化或神经功能缺损等导致的,后抑郁主要是因为患病后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产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患者自己不能接受疾病改变了生活。
近30年帕金森发病率升高约25倍
尹忠民说,最近几年帕金森病出现了发病率高和年轻化的特点。
“198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帕金森发病率在万分之四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一,近30年的时间发病率升高约25倍。”尹忠民表示,帕金森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发病后会越来越严重,哪怕经过了药物控制,但过几年也会出现药物无法控制的情况,药物控制达到极量的时间长短与个体差异有关,之后就需要手术干预了。
而且帕金森病无法早期发现,只有四大基本症状有表现时才可以被确诊。“当身体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障碍就得考虑是否为帕金森病,当然如果之前得了抑郁症,后来又出现了上述症状也要怀疑是帕金森病。”
不过尹忠民提醒市民,帕金森病的震颤一定是一侧肢体先震颤,再是另一侧,如果两侧同时震颤则不是帕金森病。
从事深度脑力劳动的人患帕金森几率高
除了发病率高,年轻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统计学并没有类似的调查结论,不过通过临床诊断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之前的患者都是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体,根本没有年轻人得病,可最近3到5年每年都能接诊五六名80后的帕金森患者。”尹忠民说,他近三年来已经治疗过10余名30~40岁的患者了。
尹忠民表示,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从事深度脑力劳动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更高。
“特别是教授、专家、学者、领导、科研人员、研发人员等从事深度脑力劳动的人。”尹忠民说这不是对部分人群的看低,而是这些人确实从事着更繁重的脑力劳动,承担着更大的社会压力而已。
尹忠民介绍,还有一部分人是多次重复的脑外伤造成的,如拳王阿里。此外,大气污染、雾霾也会加重帕金森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