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全省工会组织2014年帮扶工作综述
筹集资金3.97亿元,惠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100多万人次——这是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交出的2014年帮扶工作答卷。
从“困难帮扶”到“服务帮扶”,被称作“娘家人”的数万名工会干部秉承大帮扶理念,大资金投入、大项目运作,在辽沈大地上密织起“千米服务帮扶圈”,让工会帮扶深深融入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
“大帮扶”理念释放魅力与活力
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是工会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在当前经济转型和改革发展关键期的时代背景下,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维权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具体,诉求内容越来越宽泛,要求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工会必须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全体职工提供多元化的帮扶。
大帮扶、大服务的理念就此在我省各级工会组织中形成,并迅速实现三个转变,即对象上由偏重帮扶困难群体向服务全体职工转变,载体上由单纯帮扶手段向广覆盖、多形式服务转变,内容上由单一困难救助向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转变。
基于此,去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在帮扶工作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障改善民生的要求,把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的制定,在搭起党心系职工“直通桥”的过程中,释放出工会组织的魅力和活力。
“与城里人相比,觉得在哪些方面有差距?”“希望工会帮助解决哪些问题”……去年,沈阳市东陵区总工会7个调研组在工地上与农民工召开数十场座谈会,通过与数千名职工的面对面交流,认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据了解,去年省总工会就多个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调研,积极参与《关于预防和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的制定,努力使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更能体现职工群众意愿,更有利于职工群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工会充分利用向党委汇报工作、与政府的联席会、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平台,就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反馈和沟通,表达职工的意愿诉求。同时,充分发挥工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参政议政作用,围绕职工的需求和呼声,推动工会的建议和主张引起政府重视,并转化成为政府的帮扶救助政策。
全省密织“千米服务帮扶圈”
去年底,法库县总工会充分整合服务帮扶资源,成立了综合性职工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下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三个职能部门,提供职工普惠服务、来访、维权、就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职工热线、劳动争议调解、心理咨询和技能创业培训等11项服务。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个综合性职工服务中心下设64个帮扶服务站和22个帮扶服务点,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着工会组织提供的面对面、心贴心和实打实的帮扶服务。
2014年,在巩固市、县区、乡镇街三级职工服务帮扶体系基础上,我省全力推进企业和社区职工服务帮扶站建设。省政府将包括工会推进“两个延伸、两个覆盖”在内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各市委、市政府采取签订责任状、联合发文等措施,也都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党政工作考核体系;在各级党政工推动下,企业在工会服务帮扶站场所、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企业工会依托服务帮扶站,普遍开展了职工食堂、浴池、宿舍等服务设施建设“星级达标”等活动;社区利用各方面资源,实现社区工会服务帮扶站联建和依托建,并将其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建的建站局面。
帮扶网络越织越密,服务功能日益拓展。如今在全省各地,曾经小小的工会帮扶站已升级成服务门类齐全的“温情驿站”,不仅能扶贫济困,还能提供法律咨询、维修家电和就业培训等服务,甚至举办小型用工洽谈会,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
多层次、广服务的帮扶网络使社区和企业工会组织人少事多的局面得到了改观,服务帮扶站将工会各项工作整合在一起,相当于收拢五指后一个拳头出击,实际效果得到放大。大多数工会服务帮扶站实现了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即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有经费投入,帮扶站成为了解民意,实施困难职工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平台,本着直接、快捷、方便的“一站式”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工会困难帮扶、就业援助、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助医助学等品牌工作效应,今天的工会服务帮扶站已成为全体职工的服务站和困难职工的帮扶站。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14个市和10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职工服务帮扶中心,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服务帮扶站3414个,社区建立职工群众服务帮扶站3633个,建站率均达到100%,全省普遍形成了“千米服务帮扶圈”。
两个千万大项目助学助困
对于大连困难职工王玉琴来说,201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省总工会组织的“千万资金助万名工会会员光明康复行动”中,她成功接受了手术,“家里不太富裕,如果没有这次活动,我根本无力做这个手术,我手术前视力是0.2,术后达到0.7以上,恢复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更好。”
辽宁工会组织积极探索以项目制为抓手,实施更加精准服务帮扶的工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集中财力人力,为职工办大事、解难事。2014年,在大资金运作下,项目制帮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为期三年的“工会会员光明康复行动”中,省总工会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专项补助经费,对实施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工会会员单眼每例手术给予基础补助资金1000元。35家具有二级甲等以上资质并具有较高医疗水平、较好社会信誉的市级眼科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与各市工会签订协议,确定为“千万资金助万名工会会员光明康复行动”定点医院,近2万名会员参加了术前筛查活动,共实施手术5720例。
多年来,全省工会组织一直致力于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的帮扶救助工作,并形成了“金秋助学”这一传统品牌。对困难职工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是家庭的希望所在,同时,上大学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去年,省总工会拿出1000万元开展“学子金秋圆梦专项助学行动”,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全省在档困难职工家庭的应届本科大学生,每人一次性实名制资助3000元。为更好地体现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管理实效,省总工会采用银行卡方式直接发放助学金,并提供了助学金入账短信或电话通知服务,使接受资助的困难职工家庭及时了解助学金发放情况。同时,省总工会积极推动各市工会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助学面和资助范围,在全省形成了省、市、县(区)三级工会联动共同做好助学工作的局面。
“四季送”历久弥新
日前,沈阳市总工会启动了“2014温暖回家路”困难农民工返乡路费补助活动,1200余名在沈生活较困难的农民工拿到了返乡补助金,总计约20万元。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这些被称为“四季歌”的工会传统帮扶工作至今已开展了十几年,但始终魅力不减,历久弥新。去年,这些活动无论是资金规模、帮扶力度,还是实际收效、社会影响,都继续攀升。
在“送温暖”中,各地工会把政府救助政策尚未覆盖的困难职工家庭、加入工会的困难农民工家庭、受灾和患重大疾病职工家庭三类人群作为重点走访慰问对象。同时,各级工会加大自身投入,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和物资,增强救助实力。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两节送温暖共筹集慰问款物总额2.46亿元,走访一线职工18万人次,慰问困难家庭35.2万户,慰问困难企业3012户,实现在档困难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各级工会还联合相关部门帮助3万多名农民工清理拖欠工资2.3亿元,帮助农民工平安返乡19万人次。
为增加活动的品牌魅力,工会组织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的同时,还联合医院和药房等积极开展送健康、供暖援助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朝阳市总工会在去年“送清凉”活动中,把面上的活动形式,变为职工更需要、更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活动。针对城市公交司机在工作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直接威胁乘客安全的情况,朝阳市总工会从经费中拨出专款16万元,把为公交司机“送健康”作为“送清凉”活动的主要内容,组织市公汽公司的一线驾驶员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健康体检既间接保障了广大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为公汽公司解决了40多年来未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的问题,受到了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的欢迎。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一开春,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和省妇联共同开展了“春风行动”,共举办专场招聘会338场,提供免费就业服务21万人次,跨地区劳务输出6000多人次,成功介绍农民工就业4.5万人次,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提供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3万多人次。工会提供的就业服务好戏连台,随后开展的“就业援助月”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活动,不仅满足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多个群体的求职需要,又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的新亮点,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站在新起点上的辽宁工会组织,必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中演绎更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