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加减乘除” 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
巧做“加减乘除”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
——我省聚焦“四个着力”的思考与实践(二)
随着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1500万吨/年原料工程项目落户盘锦市辽东湾新区,盘锦这座资源型城市正在向世界级的石化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转型。
这个辽宁有史以来最大的石化项目入驻辽东湾并非偶然,正是因为近年来盘锦以做“减法”的方式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才为项目落户腾出了环境空间。
结构调整,辽宁正在路上。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给老工业基地开出的第二个“药方”。
省委、省政府方向明确,聚焦“加减乘除”,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把一些本该淘汰、限制、转型的落后产能真正化解到位;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科技创新上;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辽宁经济升级版的未来,就在“加减乘除”这四则运算中。
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从7月16日到8月3日,不到20天的时间,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结构调整相关的政策。
《辽宁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辽宁省市场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
如此密集的政策发布,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于结构调整的信心和决心。
“这些政策的含金量极高。”致力于为辽宁中小企业搭建跨境平台的辽宁迈克集团负责人徐延峰说。
从新中国经济发展伊始便打上了浓重的重型结构烙印的辽宁,其实在十几年前便开始了结构调整的步伐。
尤其是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整体水平有所提升,服务业也渐渐摆脱了曾经的“短板”称谓。
不过,辽宁结构调整的步伐显然滞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不合理,制约了辽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制造业利润率太低了。卖一台几千万元的传统机床,利润也就几千元。”辽宁一位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无奈地感叹。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直言,今天的辽宁装备制造业量大而不强,附加值比较低。
产业结构偏“重”,服务业发展滞后。而在“一枝独大”的第二产业中,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且多处于价值链低端。
“三驾马车”同样比例失衡。长期依赖投资拉动,使得辽宁缺乏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
梁启东指出,辽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生产要素的投入,真正靠创新技术投入的较少。这使得辽宁新兴产业体量太小,难以形成新的经济支撑点。同时,辽宁民营资本发育不强。
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的传统发展模式,辽宁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愈加狭窄。
尽管上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
不破解经济结构问题,不仅将举步维艰,也将给未来的发展留下新“问题”。结构调整,重新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辽宁当下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