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大审议通过《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
2月8日闭幕的大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信用条例,标志着大连信用体系在法制建设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8日下午,在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信用办主任、市信用中心主任黄权介绍了大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黄权说,大连信用信息归集、“信易+”应用、分级分类监管、诚信文化宣传等均达到全国领先地位。大连“信易贷”“数字信用劵”等先行先试项目被国家作为典型经验全国推广。
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晴雨表”“风向标”,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大连一直稳步上升,由排名靠后上升至目前的第5名。
在确保人社、税务、公积金等信用信息数据征集入库的基础上,大连将信用信息征集向水、电、燃气等多领域延伸,并率先与国家完成数据对接。目前,共归集全市412个部门947类信用信息,涉及723万自然人、80万市场主体,近34亿信用信息。高质量的信用数据为开展“信易批”“信易贷”等“信用+”“信易+”应用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制度建设层面,据中经网大数据监测统计,大连按照国家政策文件已出台本地信用建设相关制度文件近1100项。
大连开展联合建模测试,在全国率先推出“数字信用卷”项目。坚持创新引领,建设“城市信用广场”全国创新示范项目。政务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信用应用水平,积极探索信用应用新领域。开展社会信用联合奖惩,助力创新社会治理。
大连市成为全国“信易贷”2.0平台唯一创新试点城市,“信易贷”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大连创新提出“信易贷”平台建设方案,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截至目前,大连“信易贷”平台累计注册企业5.6万家,累计入驻40家金融机构及244家地方分支机构,累计发布融资需求8200笔、需求总额160亿元,累计授信3690笔、授信总额31亿元,累计放款2952笔、放款总额24亿元,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贡献了信用力量。
同时,大连建立了疫情防控领域守信失信“红黑名单”制度。截至目前,共发布驰援武汉、参与疫情防控等守信激励“红名单”信息17期共140家企业、2117人次,纳入“红名单”人员优享免费公交、地铁和乘船等信用红利;对造谣传谣、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等失信行为发布“黑名单”信息23期共77人,并积极开展相应的联合奖惩,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建立疫情防控领域失信主体信用修复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协助具有失信行为的申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在不到1天时间完成平日至少耗时10个工作日的信用修复流程。(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