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干部标准律己在改革中再建新功

12.08.2015  09:13

  一个政党所树立的形象关系到这个政党能否得到人民拥护、能否存在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57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与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密不可分。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人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支持,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因此,树立党的形象,要紧紧抓住党的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形象,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形象。张鸣岐同志是在辽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我们学习张鸣岐同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树立党的形象。

   张鸣岐同志身上体现了党的哪些形象呢?

  一是体现了信念坚定的形象。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坚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对党的事业信念坚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做政治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

  二是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形象。这就是从自己所负责地区、所负责岗位的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出实绩。张鸣岐在锦州市工作时用大部分时间深入基层,提出的“不要起哄,不要浮夸,不要提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的口号”,就是务实的充分体现。

  三是体现了为民谋利的形象。这就是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张鸣岐说:“要把群众想的、盼的变成政府实际干的”,“多给群众办点实事比什么都重要”,表明他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是体现了创新担当的形象。这就是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张鸣岐同志在锦州工作时倡导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富民强市的大讨论,体现了他的创新、担当精神;术后刀口未愈即上山组织救火,在水灾面前勘察大凌河险堤灾情,更是体现了他在困难面前的担当精神。

  五是体现了清正廉洁的形象。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为政清廉。张鸣岐同志淡泊名利、严以律己,一辈子没有为办私事动用过公权。从他身上,人民群众看到了党的廉洁形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述几个方面,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学习张鸣岐同志,为树立党的形象作贡献呢?

  一是要紧紧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学习。张鸣岐同志是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典型,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形象也和改革开放密切相关。虽然张鸣岐同志已经去世21年,但是,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没有变化,党的改革开放形象没有变。学习张鸣岐同志,就是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改革大潮,在改革实践中建功立业。

  二是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从某种角度看,也是树立党的形象的要求。张鸣岐同志言行所树立的形象,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是一致的。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张鸣岐精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学习。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中学习张鸣岐同志,是对每一名干部的要求。对于辽宁的干部来说,在全面振兴辽宁的关键阶段,像张鸣岐同志那样对待工作、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做好我们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为辽宁全面振兴尽到一己之力,才是真正学习了张鸣岐精神。

  (作者为渤海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