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玉米秸秆“藏钱”逾4亿成为增收致富新亮点
过去只能当柴火或者完全废弃无用的玉米秸秆,如今在甘肃省平凉市成了“抢手货”。根据平凉市农牧局的统计,平凉市的玉米秸秆青贮养牛利用的潜在经济价值达4.22亿元,秸秆产业经济成为增收致富新亮点。
“把玉米秸秆铡碎后,倒入青贮池。然后用车轧实后,盖上油纸,使土压实,就可长时间储存”。崆峒区峡门乡阳坡村村支书安生贵告诉记者,玉米秸秆青贮工作从9月上旬就开始了,持续时间大约有一个月左右。
在阳坡村标准化养牛基地,记者看到,每个养牛户的牛棚前都有一个“庞然大物”。这座容积达480立方米的水泥青贮池里储存的就是肉牛的“口粮”。走近青贮池,可闻到淡淡的草香味。尽管青贮工作已经结束,一些养殖户还在加紧储备一些其他饲料。
安晓波家的牛棚里现有60头牛,今年已经出栏50头,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青贮了一池玉米秸秆,可算下来不够牛一年的饲料用量,他只好再租一个饲料池,储存一些干秸秆以便在必要时作为饲料。谈话间,一车干秸秆已成为草絮,飞到了饲料池内。
用青贮玉米秸秆养牛,这是平凉市推行肉牛饲喂方式转变的一大举措,青贮秸秆由此撬动的相关产业也风生水起。
市农牧局牛办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没有经过发酵的干玉米秸秆,每头牛每天需要4.95千克精饲料,育肥期6个月育肥阶段体重为350——550千克;使用青贮饲料,每头牛每天需要3.7千克精饲料,育肥期6个月育肥阶段体重为350——550千克;按平凉市肉牛饲养量110万头计,仅这一项,今年全市肉牛饲料成本节省3.45亿元。用这些饲料,可以喂26.66万头猪,194.21万只蛋鸡。
“刚开始用青贮秸秆喂牛时,我们开车到周边地区,农民不光把他们地里的玉米秸秆白送给我们,还帮着我们装车,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得花钱买。”安晓波说,他们从地里收玉米秸秆,一亩地150元,即便这样,他们在每年三四月开始种玉米时就要提前去工业园区、崆峒区的附近村子里预定,否则到秋天青贮工作一开始,就没有“货”了。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在玉米收获最繁忙的季节,活跃在平凉市田间的玉米收购车不下千辆,这其中除了为自己喂养的肉牛储备“粮食”外,更有不少人是在专门做玉米秸秆“生意”。
平凉市天丰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型收割机每年在国庆节前后,就开始在崆峒区川道、南、北二塬忙活了。公司负责人史三宝告诉记者,等到玉米收获时节,大型收割机就开进早前下了订单的玉米地里开始收割,并将玉米颗粒与秸秆分别作以处理,玉米直接粉碎成为饲料,秸秆或被加工成青贮饲料或直接粉碎成饲料销售。而加工成饲料后,一亩秸秆能卖将近400元,仅凭这一项,该公司年收入可达300万元左右。而随着平凉本地秸秆逐渐紧俏,该公司的收购范围扩大到了宁夏、内蒙一带。
记者了解到,每年到青贮饲料最繁忙的季节,“短期工”也很紧俏。一些人力紧张的养牛大户会到附近村落找人帮忙。崆峒区峡门乡桂井村的李莲红夫妇今年青贮时就被阳坡村的几家养牛户相继雇到了家里帮忙青贮饲料。每人每天80元,包吃,晚上还要负责送回家,短短一个月时间,夫妻俩挣了四千多元。“大概每家能忙十天左右,这家忙完,马上就能找到下一家”,李莲红说村子上很多没有外出务工的人都会在青贮时出来做短期工。
小小秸秆,潜力巨大。自从全市大力推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平凉市玉米年种植面积达8万公顷,产量约240万吨,年可利用玉米秸秆量将超过120万吨。据业内人士测算,平凉市玉米秸秆青贮养牛利用的潜在经济价值达4.22亿元,已成为增收致富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