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5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经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核定,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洪涝、风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经核定,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523.1万人次受灾,31人死亡,9.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4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近600间房屋倒塌,16.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80千公顷,其中绝收15.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灾情总体较近年同期偏轻。
一季度自然灾害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西部地区地震频发。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均发生在西部地区。其中,3月1日云南沧源县5.5级地震和3月30日贵州剑河县5.5级地震损失较重,两次地震震中均位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房抗震能力差,灾区群众自救能力弱,灾贫叠加导致灾害影响加重。1月10日新疆阿图什市5.0级地震、1月14日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5.0级地震、2月4日西藏改则县5.2级地震和2月22日新疆沙湾县5.0级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一定损失,引发社会关注。此外,3月14日安徽阜阳市4.3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据统计,一季度地震灾害共造成27.2万人受灾,2人死亡,8.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600间房屋倒塌,15.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7.6亿元。综合来看,灾情总体偏重,其中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损坏房屋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2004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值。
二是低温雨雪多次来袭。一季度,全国大部多次遭受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其中,一季度东北地区雨雪过程频繁,平均降雪量为1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吉林、黑龙江大部积雪日数有10-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1月8-11日,西南地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云南香格里拉最大积雪深度20厘米,双江县大文青平水库最大降水量197.2毫米。1月27-31日和2月19-22日,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两度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给全国春运出行带来一定影响。据统计,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276.8万人受灾,2人死亡,40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36千公顷,其中绝收9.4千公顷;40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4.7亿元。综合来看,灾情总体偏轻,其中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为2004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值,直接经济损失为第三低值。
三是风雹旱灾时有发生。一季度,全国有11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风雹灾害,损失主要集中于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南3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1.6千公顷,其中绝收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占全国风雹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去冬以来,北方冬麦区平均降水量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河北、山西、甘肃等省部分冬小麦受旱,造成12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截至3月底,河北、山西和甘肃等地仍有作物发生轻度干旱。
四是地质灾害同比偏重。一季度,全国地质灾害灾情与2014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重,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增加。其中,3月19日广西桂林市叠彩区岩石崩塌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23人轻伤;1月23日,陕西汉中市留坝县发生一起山体崩塌,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2月14日,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发生一起山体崩塌,造成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