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工作55年他让中国战机穿上隐形战衣

14.04.2018  07:21

  李天院士(前排就座者)生前的工作照片

  业精于勤、创新实干,他是我国战斗机隐身技术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

  严于律己、甘为人梯,严谨治学、豁达人生,他言传身教培育桃李,无愧浩瀚蓝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家国情怀、勇担肩上责任,他用55年光阴投身事业,成就航空报国

  4月11日,我国著名飞机气动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歼八系列飞机和歼十一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我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沈阳逝世,享年80岁。

  “我们对李天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向他学习,学习他爱国敬业、热爱航空的精神;学习他孜孜以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严谨、求实、认真做科研的精神;学习他团结协作、甘当人梯的精神。” 4月13日,曾经和李天院士一起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的同事、跟随他投身科研的学生等人在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举行李天同志追思会,缅怀好友、恩师。

  航空报国55年向他学习是最好纪念

  作为曾和李天院士共事多年的好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杨凤田在追思会上回忆李天院士时,言语间仍充满惋惜和悲伤,“李天同志比我早一年来所工作,他是我的老朋友,也是好兄长。”半个多世纪的相识,李天一直以来为航空事业的奉献精神让杨凤田深受感染。

  1963年,李天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毕业。当时,他所学的专业可以从事航天、航海、水利等事业,但他毅然选择了他所挚爱的航空事业,一干就是55年。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后,李天从事飞机气动设计和隐身技术研究工作,历任技术员、专业组长、副主任、副总设计师等职,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天致力于飞机空气动力基础、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和主动控制及舰载机特殊技术等航空科学技术预先研究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工作。他开拓性地建立了一套我国先进飞机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方法,设计出与世界最先进飞机性能相当的我国新一代飞机的气动布局,使我国在飞机空气动力与隐身技术综合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李天同志最大的慰藉。”在追思会上,杨凤田院士回忆李天院士一生工作、生活,也鼓励在座年轻人向他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李天院士的怀念。

  工作严谨一丝不苟患病期间仍坚持工作

  “李天院士是我硕士、博士期间的导师,也是我的领导、同事,我感觉他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当成了家人、孩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对我们的帮助和培养。”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原副所长赵霞在追思会上发言,追忆李天院士在工作中言传身教给她带来的影响。

  在李天院士生病住院期间,赵霞多次探望,据她回忆,李天院士对待病情始终积极乐观。患病后,李天仍然不忘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在术后恢复期,他仍坚持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到单位工作,还主持了“第十四届沈阳市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沈阳机器人大会”。住院期间,李天在病床上还经常在看材料、报告,每当所里有年轻人去探望他,他总是向他们打听所里工作的情况,也非常乐于和年轻人一起探讨问题。今年3月初,李天陷入昏迷,但在昏迷期间,嘴里还经常喊着“这条曲线不对”“这个数不对”“这个事我们马上开会”……

  在赵霞和其他与李天院士曾朝夕相处的同事、学生们眼中,李天也是在工作中会急起来的人。“急起来甚至也会拍桌子,但他绝对是对事不对人。”赵霞说,李天曾担任全国性团队项目带头人,他绝不允许有试验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对待科研非常严谨。“而且他严于律己,他要求学生或者下属做到的事情,他自己一定首先做到。

  “跟李院士一起讨论问题、做试验,能学到的东西很多,比如说,他会随手带着笔记本记录东西。”赵霞说,刚开始她对这个习惯还不是很理解,但后来在实际工作中,就发现了这个习惯的重要,“做工程的过程中,就发现经验和数据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解决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细节成就伟大事业、人格魅力让桃李芬芳

  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即使当选了院士、甚至是身体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只要风洞试验有异常,李天一定要到现场看真实情况,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一个细节,让所有人由衷敬佩李天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总体气动隐身综合设计”课题研究试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为了选择正确合理的气动布局方案,他到试验现场和参试人员一起分析结果、研究试验方案、绘制草图,动手改制试验模型部件,并亲自到风洞内进行安装。炎炎夏日,低速风洞内气温高达60多度,就像一个桑拿房,进去便热汗淋漓、浑身湿透,何况还要进行安装修配调试。当时有人劝李天在外指导,但他摇摇头说:“没关系,大家能进去,我也一样,试验最重要。

  “其实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在于做人。他的人格魅力、那种对国家的情怀,让所有人都深受影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黎军和张澎都曾是李天的学生,在跟李天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时刻感受着李天严谨、豁达、看淡名利,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敏锐。

  “我印象很深2003年中秋节,我们当时在外地出差,吃了一顿非常难忘的团圆饭。”张澎说,当时李天的一番话带给所有人鼓励,“李院士说再过十年,我们的科研一定会开花结果。但过程艰苦,可能需要坐十年冷板凳,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到现在隐身基础从一颗种子逐渐发芽、长大,得到认可,我们非常自豪。”关于在科研事业中如何耐得住寂寞,李天也曾说过,“我们不要把做伟大的人当成目标,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事业,这就总有要甘于奉献的人。”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王月

  摄影记者聂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