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林草植被 四川力争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37%
四川: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省林业厅在全省系统设置了1万多个固定样地,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省林业厅总工程师骆建国说,在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库、GIS叠加分析法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测算、模拟、分析与评价,形成年度监测与评价报告。
四川是林业资源大省,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现有高等植物近万种,占全国总数的1/3,其中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脊椎动物近13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67个,其中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3个,保护面积725万公顷,近90%在川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和近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四川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人工圈养大熊猫337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4.4%和85.5%。
屏障:启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
我省正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是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5.76%,较2000年增加了10.87个百分点。二是增加了森林面积。全省森林面积1738.16万公顷,较2000年净增528.68万公顷。三是增加了森林蓄积。全省森林蓄积17.14亿立方米,较2000年净增2.64亿立方米。四是增加了保护地面积。全省已建立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类型自然保护区123个,保护面积72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较2000年分别增加42个、187万公顷。
据介绍,我省生态屏障建设中,可造林和进行森林植被恢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陡坡地、盆周石漠化地区、川西沙化地和干热干旱河谷等。我省将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适时启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林草植被,力争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37%。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林经营,调整人工林林分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康养等功能。
挑战:区域生态系统仍脆弱修复任务艰巨
从监测结果看,我省林业和生态建设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区域生态系统仍然脆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全省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5.65万平方公里,从川西北地区、岩溶地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近150万公顷荒漠化土地亟须治理,川西高原湿地退化萎缩加剧,地震灾区生态修复成果亟待巩固和提升。骆建国说,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守住林业生态红线压力大。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我省天然湿地主要分布于川西藏区,是长江、黄河的“水塔”,对保护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二十世纪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该区域湿地严重退化,这不仅威胁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牧民生存,同时也对长江、黄河上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我省将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好现有湿地;启动实施湿地恢复与保育工程,逐步恢复退化湿地。与此同时,夯实林农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林业生态产业,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林业在助农增收和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互联网+林业”的产销联合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生态屏障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记者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