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人民的是实惠更是信心 ——从2015年就业、物价、收入等看我省经济运行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省面对的是新世纪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这一年,全省上下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收入、农业和金融等领域均实现平稳发展,这不仅反映在数字上,而且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感同身受。
不难发现,这些大都关系民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一些指标像就业和金融,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势,这带给全省人民的是实惠,更是信心。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辽宁付出了艰苦努力,也收获了喜人的发展成果。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存在,但我们依然砥砺前行。
“两快”凸显共享理念
在沈阳打工的刘文发去年只干了五六个月的活儿,收入却有四五万元,辽西老家还有点儿地,三口之家,日子过得还不错。
收入稳定是很多人的切身体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收入、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工作,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根据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的初步调查结果,2015年,全省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这样的发展趋势,已被最新发布的数据所证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快于城镇居民0.7个百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人民更富裕,生活更美好,而农村又是一个难点,“两快”真切地凸显了共享的发展理念。
一年来,尽管经济下行、整体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下降,但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保持了增长。与此同时,我省多策并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确保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
去年11月份,我省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建设领域和欠薪多发行业普遍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市县(市、区)建立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并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农民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保障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对百姓来说,去年与收入稳紧密相连的另一大利好是物价稳,预计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1.4%,低于控制目标1.6个百分点。随着价格监管不断到位和完善,农超对接等服务模式不断出新,最终受益的是千家万户。
一边是收入稳,一边是物价稳,2015年,人们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民生之“本”狠抓不放
只有就业稳,才有收入稳。
过去的一年,我省始终狠抓促进就业工作不放松,就业容量有所扩大,全年新增就业超过40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年来,我省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
去年6月,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稳增长促进就业,以鼓励创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在安排公共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从政策安排设计的源头就把就业抓起来。
为了稳定就业,我省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调整到2%,个人按0.5%、用人单位(不含企业)按1.5%的费率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业按1%的费率缴纳失业保险费,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和做好任何一项事业一样,解决就业难点至关重要。对用人单位招用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连续失业1年以上,以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我省出台政策,按照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给予不超过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并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至50%给予岗位补贴,切实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
以创业带动就业,我省也出了很多实招。去年9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乡(镇、街)做好适应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妇女和残疾人等群体的专业性创业基地建设工作。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底前,我省提出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设1个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有条件的高校要建设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对达到规定标准的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和返乡创业园,我省将适当提高省财政补贴标准。
政府抓创业、促就业,百姓的收入就有了可靠的“源头”。
注入新的发展“给养”
民以食为天。一句俗语道出了粮食的重要;又有人说,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这两项基础性的发展要素,辽宁在2015年都实现了平稳发展,并为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去年,农业再次获得丰收,全省粮食产量达到400亿斤,全国增幅第一。
这样的成绩,是从春耕开始抓的。去年4月17日,省财政厅就向各市拨付了40.4亿元支农资金,确保了春耕生产顺利开展。此外,省财政还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择优扶持建设20个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0个特色示范园。有力的财政支撑确保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在科技支撑下,种子优化成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节水滴灌工程对旱年保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的金融稳定,主要反映在两大指标上,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3244亿元,非信贷融资6537亿元。
一年来,全省金融业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以扩大有效需求为核心,努力增加资金供给,扩大融资规模,为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去年9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发展产业金融的若干意见》,启动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类金融机构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四个重点领域,持续解决金融供给的结构问题,努力提供不断扩大的特色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
此外,我省进一步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推动企业通过IPO上市或在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给养”。 决胜全面小康,我们又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