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沈阳市区图书馆通借通还

21.11.2015  10:27

  文化、供暖、排水、停车场收费、改造老楼旧电梯……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委员提案600多件,其中重点提案就有30件。时至年末,如今这些提案都办得咋样了?市民从中得到哪些实惠了?即日起本报推出《提案追踪》栏目,实时跟踪提案办理情况,同时一一向市民解读,委员都提出了哪些建议,通过有关部门对提案的办理,生活中市民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实惠。

  书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更方便地借书、还书对于读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福音。11月13日,记者在市政协采访时了解到,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案》后,市文广局非常重视,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为方便读书爱好者借书、还书,正在运作市区各图书馆通借通还事宜,预计今年年底前即可实现。

   阅读从“电子”向“纸质”回归

  “阅读是我最大的爱好,这不,刚从市图书馆借了10多本,有故事类的、科技类的,还有一些工具书,有几本是借来给儿子看的。”皇姑区常先生指着刚借来的书对记者说,如今电子产品辅天盖地,功能完备,上网看书很方便,自己也曾经一直钟情于看电子书。可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眼睛疲累不堪,身体越来越不好。想想成年人尚且如此,未成年的儿子经常看电子书伤害会更大,于是又回归到以前的读书方式,看纸质书。

  “我们应该详细了解百姓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为群众公共文化需求服务的数据库,使政府采购的公共文化服务订单更精准。”委员们建议,应在最大程度上为市民阅读提供方便,同时建立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采购平台,并建立市民凭“公共文化一卡通”、“文化惠民卡”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制,充分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

  市文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近年来沈阳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重大项目均纳入全市统一规划,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城市15分钟、农村10公里文化服务圈建设水平;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区县级17个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力争实现区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三年内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实现区域和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科学布局,全面达标。

   手持“一卡通”全市通借通还

  不久后,您将可以把从沈阳市图书馆借来的书还给您身边的区级图书馆,同样地,只要您借的是列入市图书馆“数字书库”中的书籍,哪怕是在区图书馆借的,也可以在市图书馆里还。

  年底前,沈阳市将建成385家社区书屋,实现社区书屋全覆盖,市民不出社区就能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此外,只要市民办一张图书“一卡通”,就可以在所有的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搭建,沈阳市图书馆将在年底前与13个区县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市民在市图借完书后,可以就近在所在区图书馆还书,并逐步向乡镇(街道)乃至村(社区)延伸,广大读者期盼已久的“一卡在手、市内通读”的愿望将得以实现。

   免费开放博物馆等将给予补助

  “政府部门应采取做好服务指导、制定优惠支持政策、无偿提供场地、给予演出补贴等方式,扶持民办文化单位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促进民办公益性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的发展。”委员们建议,应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文化设施、文化项目,通过政府规定性投入、社会各界资助、文化经营收入再投入等方式,切实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社会化和良性循环。

  市文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沈阳将采取政府补贴、政府购买、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企业、个人以及民办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对一些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各类非国有、非盈利性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给予补助,保证宋雨桂艺术馆开馆并正常运行;还将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开放政府采购,向各类主体购买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