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走向公众 文明薪火相传”2020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启动
9月17日,主题为“考古走向公众 文明薪火相传”2020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仪式在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广场举行。本次公众考古系列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沈阳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联合协办。启动仪式在沈阳博物院官方微博账号、云盛京、沈阳网和辽沈晚报等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现场直播。
9月17日当天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处长于晓霞,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阳市文物局局长宋振虹、沈阳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孙晓钟、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丛丽莉、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曾阳等领导出席了“考古走向公众 文明薪火相传”2020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仪式。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于晓霞处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沈阳市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首次将公众考古活动搬上云端进行直播。我们期待考古这个较为传统的行业,能与互联网、新媒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迸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公众考古活动,多维度向公众展示、传递考古学文化和最新考古工作成果,多角度向公众介绍文物保护理念和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公众法制观念。我们相信,本次公众考古活动能够引导公众认识考古、走近考古、感知考古、热爱考古,从而有效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宋振虹副局长在致辞中说道:通过本次公众考古活动,将向广大沈阳市民和观众朋友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展示沈阳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用文物考古成果讲述“沈阳故事”,帮助外地观众了解沈阳历史文化,帮助沈阳市民增进乡土历史文化认知及对沈阳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信;用文物考古成果服务社会,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留存历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两位领导共同为“考古走向公众 文明薪火相传”2020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揭牌,本次活动正式启动。
文保小志愿者还为启动仪式献上了诗朗诵《我在沈阳学考古》,表达了对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的热爱之情。
启动仪式结束后,各界来宾还参观了《依法保护文物 坚定文化自信》、《拓印历史 传承文脉》、《沈阳考古往事》三个图片展,各展览现场由考古专家进行讲解。小文保志愿者在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与了拓印体验和模拟考古活动,学习使用各种拓印工具和洛阳铲、手铲等各种考古工具,体会考古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
本次公众考古系列活动还将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举办后续的拓印“云课堂”及考古现场“云考古”等主题活动,活动实况将在沈阳博物院官方微博账号等互联网直播平台播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考古的兴趣日益浓厚,考古逐渐变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考古是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向公众普及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宣传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而社会大众对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共考古的创新。自2014年以来,沈阳市文物考古所先后举办了“考古现场零距离”、“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盛京往事 梦回汗宫”、“走进新民,重塑历史”、“共产党员争先锋,沈阳考古进校园”、“走近考古 触摸文明——我在沈阳学考古”等多场公众考古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市考古所坚持依托田野考古发掘现场,以发掘项目所处的历史时段为立足点,运用宣传版、知识讲座、实地考察等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和宣传沈阳当地的历史和考古学文化。沈阳市考古所每次开展的公众考古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辽沈地域特色的公众考古发展道路,打响了“沈阳考古”这一品牌。今年首次将公众考古系列活动搬到线上进行网络直播,旨在扩大公众考古活动受众面,将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展现和传递给社会大众,进一步推动文物考古知识普及和学科发展。这对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考古的认知水平,培养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具有积极意义。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的、知识的、趣味的原则,举办更多的公众考古活动,帮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人类文明历程。通过公众考古活动,来唤起社会大众对考古、文化遗产及历史文脉的尊重、理解、保护、传承意识,并期望能激发公众的人文热情,使之能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考古魅力、领略古典之美,扩大中国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