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票房5年来首度暴跌 票补过猛引发副作用

26.07.2016  16:07

  央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记者何源 实习记者杨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中国440亿的总票房让电影人欢欣鼓舞,全年 51.2%的增幅更是让不少人喊出了2016年“票房定破600亿”的口号。然而,眼看2016早已过半,上半年约246亿的票房虽有两成的增幅,但远不及预期,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表现就更是不佳,截至目前,7月份国内票房总收入27.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6%。

  这也是近5年来,国内票房首次出现如此大的同比跌幅。日前,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表示,今年票房表现疲软,与“票补”减少有很大关系。究竟什么是“票补”?票补的多少,又是如何影响票房数字的?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影迷高先生,平均每两周会去附近的双井某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他习惯用手机在线提前买票,除了方便,更是为了便宜。然而他发现,原先容易到手的“9块9”的电影票,最近不见了踪影,最便宜的也要30多块钱。

  记者浏览了微信、支付宝等多个在线购票平台,以今天正在热映的《绝地逃亡》为例,双井附近的某大型影院最便宜的票价为下午4点场的52.3元,而且只在原价基础上便宜了1块多钱;大部分场次售价都在80到100元之间。放眼北京,只有几家位置偏僻的影院,有35元左右的5折票。河南郑州某影城经理李菲表示,这是由于在线票务平台补贴减少的原因。没了9.9的便宜票,观影人数也受了影响。

  你以为自己花9块9看一场电影,影院就真的只收了你9块9毛钱?别天真了,看看电影票上标的票价吧。如果价标30元,那么影院就是实收30,你也为大盘贡献票房30元。为剩下20块1毛掏腰包的,一定是在线票务平台和电影发行方。这也就是所谓“票补”的真实含义。

  盛世华锐电影投资公司总经理高军表示,近年来,正是通过这种疯狂补贴的方式,票务平台逐渐培养了消费者在线购票的习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线上化率接近80%,换言之,有八成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而不是影院柜台,来购买电影票。另一方面,疯狂的票补也让在线票务平台花了不少钱。横行2015年春节档的《天将雄狮》,仅上映3天,猫眼电影已经为电影买单超过5000万;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去年全年440亿总票房中,有至少50亿来自这样的“票补”。好比开业大酬宾总有结束的一天,目的达到、也已牢牢把握住用户的几大在线票务平台,从今年4月,就不约而同开始“收线”。高军说,“票补”是电商要垄断销售环节的烧钱过程,烧钱一定是有头的,现在电商已经基本垄断了电影票销售渠道,微票儿,淘票票,猫眼等网票公司已经控制了80%-85%的票房销售,今年4月开始就有人不再做“票补”了。

  根据艺恩智库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内地电影票房总量245.7亿元,同比上涨21%。然而,这主要归功于“春节档”的辉煌贡献。二季度100.6亿的票房比一季度下滑了32%;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眼看也已经过半,7月份截至目前27.7亿元的票房,更是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6%。在高军眼中,这就是票补大潮退去后,“露出的浅滩”。中国电影售票连续十三年平均增速都在30%左右,但是从今年的四月份开始,增速急剧放缓。今年的暑期档之所以没有出现大的反弹,由于疯狂的票补在今年四月份戛然而止,挤出了很多泡沫,现在的市场是退潮以后相对真实的。

  尽管此前不满票务平台挤占院线售票份额,但对于郑州某影城经理郑玉成来说,此刻他更担心渐行渐远的票补,带走的还有大家的观影热情,网购带动了票房的增长,一旦票补取消,票房就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正在经营的影城来说,是一种不太合理的推压政策。

  其实,去年中国电影票房“狂飙突进”之时,就曾有业内人士拨出冷水,认为“票补”虽然会短暂拉高票房,但属于人为的非理性繁荣。“票补”一旦过度,会让票价体系紊乱。观众会习惯9块9的电影票价,影院为了保持上座率不得不压低价格,在票补上出过血的制片方,自然会挤压制作上游的空间。最终,受影响的必将是整个电影产业链。

  高军警示说,最危险的是,疯狂的票补改变了观众的消费习惯,给很多观众造成一种“不但不去影院买票,还必须要还买10块钱以下的票”的印象。没有了票补,10块钱以下的票没了,很多人选择不再进影院了。电商在行业博弈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也完全搞乱了市场规律”。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