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深层矛盾 实现精彩开局——2014年沈阳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综述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沈阳市全力破解阻碍振兴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开局。
2014年初,沈阳市委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小组和市委改革办,制定出台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10个专项改革工作方案,并多次召开改革专题市委常委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项改革座谈会。在明确的主攻方向、时间表和路线图的指引下,沈阳市各项改革紧锣密鼓、科学审慎地向前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行政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全面启动了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大部制”,市政府工作机构由45个调整到40个;清理规范了开发区管理机构,全市开发区管理机构由31个减至13个,领导职数由61名减至45名;启动了区县(市)级政府改革;深入推进了简政放权工作,继年初取消和下放225项行政职权后,第三轮简政放权再次取消和下放424项行政职权,居全省前列。沈阳市还率先实行企业登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三证合一”,简化了审批收取,优化了营商环境。
国有企业改革稳慎推进。沈阳市确立了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以提高国企活力和国有经济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途径的思路。选择了机床、北方重工、沈鼓、东药4户国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进国企改革。机床集团与国机集团、中航集团、兵工集团、中信集团等央企已就重组事宜进行接洽;北方重工与中建材集团签署了战略重组框架协议;东药集团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1亿元;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正式注册。
非公经济改革活力增强。沈阳市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助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登记公司22568户,同比增长74.5%;新登记公司注册资本总额909.1亿元,同比增长122%。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2014年,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发布了国内首支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指数,辽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式运营,辽宁股权交易中心铁西分中心揭牌。盛京银行、禾丰牧业、萃华珠宝成功上市,沈阳上市企业累计达到49家,上市数量、备案和签约企业居全省首位。目前,沈阳正积极筹划设立远大集团民营银行方案,争取振兴银行注册沈阳等事宜。
科技体制改革进展迅速。2014年,沈阳加快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深入推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全市共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2家;积极探索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新模式,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建设全面启动;支持远大集团“成果商品化、终身受益制”的“远大模式”,大力推进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落户沈阳;发布沈阳高校、科研院所第一批面向沈阳开放的128个科技创新平台和155项拟转化的科研成果。同时,沈阳还以浑南区、铁西区为核心区,积极组织开展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
农村综合改革亮点纷呈。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新机制,“7+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模式试点进入验收阶段。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组建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所即将挂牌,“9+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省级试点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改革协调推进。沈阳市深化教育综合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开拓前行。2014年,沈阳加大了城乡社会保障力度,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了厂办大集体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实施了困难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此外,沈阳多措并举维护社会稳定,制定了市政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成了劳教制度废止工作。市法院深入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公开裁判文书29535份,上网数量名列全省第一。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妥探路。目前,沈阳市被正式纳入“辽河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8个涉农区县先后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试点,出台了《2014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绩效考评工作方案》,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第一批10个生态保护地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沈阳还制定了青山保护绩效考评标准和《城市区域生活垃圾有偿化处理实施方案》等6项工作方案;优化了环境保护监管制度,环境违法案件联合处理工作全面启动;建立完善了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全市“12369”环保投诉统一受理平台投入使用。
民主政治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了立法工作;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首次将决算报告与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开审议,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完善了人民政协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民主协商,制定并有序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全市第九届社区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已经就绪。